
质量管理制度15篇
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各种制度频频出现,制度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了维护正常的工作、劳动、学习、生活的秩序,保证国家各项政策的顺利执行和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依照法律、法令、政策而制订的具有法规性或指导性与约束力的应用文。那么什么样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质量管理制度,欢迎大家分享。
质量管理制度1一、目的
测绘技术设计的目的是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保证测绘成果(或产品)符合技术标准和满足顾客要求,并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每个测绘项目作业前应进行技术设计。
二、范围
适用于公司测绘项目设计全过程。
三、职责
生产部门负责编制技术设计书或测绘任务书,公司质量主管负责人审批。
项目设计由承担项目的法人代表单位负责;
专业技术设计由具体承担相应测绘专业任务的法人单位负责。
四、概述
技术设计文件是测绘生产的主要技术依据,也是影响测绘成果(或产品)能否满足顾客要求和技术标准的关键因素。为了确保技术设计文件满足规定要求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测绘技术的设计活动应按照策划、设计输入、设计输出、审评、验证(必要时)、审批的程序进行。
技术设计书编写范围
1)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测绘项目;
2)不按常规技术要求施测的测绘项目;
3)本单位作为重要项目生产的项目;
4)顾客要求编写技术设计书的项目。
2.技术设计书基本内容
1)项目的来源、目的;
2)技术设计的依据;
3)涉及外业测绘的项目,应描述测区的地理、交通、气候等概况;
4)已有资料的分析、验证、评价和利用;
5)本项目选定的技术路线和主要方法;
6)项目生产的主要阶段和工序;
7)按照生产顺序依次说明各生产阶段(或工序)应遵循的作业内容、作业方式(包括应用的仪器设备、计算机软件的名称)、作业要领与注意事项、生产过程各项技术指标、产品及其质量特性指标、主要的质量控制点和质量控制方式;
8)保证质量的主要技术措施;
9)需要交付的产品及成果资料,并详述产品的形式、技术和质量特性;
10)附图、附表。
3.工程文本的编写格式与要求同类工程文本采用相同的结构和格式编排。每一文都由封面、次封面、签署页、目次、正文、附件(图表)、封底组成,按此次序排列。
1)封面封面内容一般包括:公司标、工程名称、项目编号、报告名称、公司名、出版时间等。项目编号、工程名称按总工办下达的确定。
2)次封面与签署页次封面内容一般包括:项目名称和项目编号,相关责任人的签署等。
3)目次目次的编列应满足工程文本内容深度的要求。
通常情况下目次列章、条、附件及附图(附表),条以下不列入目次中。
4)正文正文应满足相应的基本内容和设计及顾客提供的质量要求,并严格遵循有关法规、规范和地方性规定。
5)附录、附图(附表)附录、附图(附表)一般附在正文之后,也可以根据相应的内容插入正文之中。正文中插入的附录、图(表)号一般应安排在有关条文附近,并与条文的内容相呼应,不再开列目次。
4.工程文本的标识、幅面1)工程文本都应用封面进行标识。
2)工程文本的幅面:工程文本的幅面采用A4纸张,特殊情况也可采用A3纸张。
页眉包含:文件名称、文件编号。页脚包含:页号、总页数。页眉采用五号宋字。
5.工程文本的字体与字号正文标题采用黑体四号字。工程文本正文采用宋体,字号无特殊规定的为小四号。页码编号用宋体五号字,排在正页右下角,反页左下角的位置。行间距采用固定值20磅。具体如下:
1(章),做为标题采用小三号粗黑体字、文章采用小四号宋体字;
1.1(条),做为标题采用四号粗宋体、文章采用小四号宋体字;
1.1.1(段),做为标题采用小四号粗宋体字、文章采用小四号宋体字;
⑴款,小四号宋体字;
a)项,小四号宋体字;
①点,小四号宋体字;
文章中要突出显示的内容采用小三号粗宋体。
6.图表编号与表的接排
文本中如有图表,图表号以章为单位编排顺序:如第2章,其图号(表号):图2-1、表2-2……表示。
如果表的长度超过一页以上,应在每页重复表的编号,并应在编号后用适当的文字外加括号注明,举例如下:
——“表2-3-1(续)”,在表未完的各页。
——“表2-3-2(完)”,在表的末页。
续表均应排列表头。
7.附录第一个附录应另起一面书写。“附录”二字写在左起顶格位置。通常,每个附录另起一面书写,当有多个附录,而且较短时,可接排。
8.引用文献必要时可在提示的附录中列出参考文献目录。
9.工程文本的管理按照《文件和记录管理程序》的有关规定执行。
10.技术设计书的审批、变更和修改
1)技术设计书的审批:按《测绘生产管理规定》中4.3.3的有关规定执行。
2)技术设计书的变更:当生产人员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测绘实施,若发现该设计方案不可实施或实施有困难时,应及时以书面报告向总工办反馈。需要进行设计方案变更时,该项目的项目负责人应填写交至总工办。由总工办负责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审,总工/副总工审批。
11.工程文本的范例(附录二)
质量管理制度2一、决策阶段的质量管理
此阶段质量管理的主要资料是在广泛搜集资料、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分析、比较,是决定项目的可行性和最佳方案。
二、施工前的质量管理
施工前的质量管理的主要资料是:
1、对施工队伍的资质进行重新的审查,包括各个分包商的资质的审查。如果发现施工单位与投标时的情景不符,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
2、对所有的合同和技术文件、报告进行详细的审阅。如:图纸是否完备,有无错漏空缺,各个设计文件之间有无矛盾之处,技术标准是否齐全等等。应当重点审查的技术文件除合同以外,主要包括:
(1)审核有关单位的技术资质证明文件。
(2)审核开工报告,并经现场核实。
(3)审核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措施。
(4)审核有关材料、半成品的质量检验报告。
(5)审核反映工序质量的统计资料。
(6)审核设计变更、图纸修改和技术核定书。
(7 ……此处隐藏15189个字……料机的计量器具进行一次调整,减少仪表造成的系统误差。混凝土施工中,试验人员根据气候条件及时调整配合比,并按规定做坍落度试验及强度试块。
8、试验人员每季度要对实验仪器进行一次抽检,维护及保养,在测量前对仪器要认真校核,按测量步骤做好原始记录,及时消除测量中各种因素造成的误差。
质量管理制度15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热电厂生产设备检修质量验收的基本原则和标准的实施与监督检查。
本标准适用于++++热电厂主要设备及辅助设备,其他设备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管理职能
2.1职能
2.1.1生产副总厂长是检修质量管理的直接负责人,负责组织各级管理人员贯彻执行有关电力系统检修质量的方针政策和规定,制定本厂的方针办法。
2.1.2检修副总工是检修质量的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各级管理人员完成检修质量管理的全面工作。
2.2职责与分工
2.2.1总厂长的职责
2.2.1.1负责贯彻执行上级主管部门的质量标准、方针、政策。
2.2.1.2确定设备质量管理目标,对全过程质量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做出决策。
2.2.1.3主持重大设备质量事故和性质严重质量事故的调查分析工作。
2.2.2生产副总厂长的职责
2.2.2.1认真贯彻执行相关设备检修管理质量规定,保证所有设备检修活动得到充分而有效地管理和控制。
2.2.2.2协调质量保证与质量监督的工作关系,支持质量监督检查人员的工作。
2.2.2.3确保机组大、小修工作的现场检修人员和外包项目的检修人员应强制地遵守相关设备检修管理质量的规定和要求。
2.2.2.4批准设备质量检验项目及检修质量工序文件,并落实文件的执行情况。
2.2.2.5主持机组大小修的冷(热)态验收工作,对设备检修质量的重大问题,亲自主持组织研究处理,并及时向总厂长汇报。
2.2.2.6组织各职能部门、各分场、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推广应用现代化管理方法,有效地提高设备检修质量。
2.2.2.7保证设备检修质量的监督检验工作顺利开展。
2.2.3检修副总工职责
2.2.3.1负责严格执行相关设备检修管理质量的规定和要求,并协助生产副总厂长控制设备大小修全过程的质量保证活动。
2.2.3.2组织质量保证体系制定编写审核工序管理文件、工艺标准、质量控制计划、安全技术措施等具体质量管理措施,并认真组织贯彻执行。
2.2.3.3负责组织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文件的具体修编审批工作,如:工序卡、工艺标准设备检修标准。
2.2.3.4负责机组大小修、年度反事故措施计划的审核工作。
2.2.3.5负责设备改造、设备选型、革新的技术方案、措施的审核工作。
2.2.3.6对生产设备出现质量事件负责组织技术原因分析,并采取对策。
2.2.3.7对生产设备质量保证活动中的问题及时向生产副总厂长汇报。
2.2.4运行副总工职责
2.2.4.1对全厂运行设备参数、操作、监视质量负有管理领导责任,协助生产副总厂长控制设备运行全过程的质量保证活动。
2.2.4.2组织运行值编写设备大、小修运行系统隔离措施,审查标准。
2.2.4.3组织编写机组检修整体启动措施,审查批准,对整体启动质量负责。
2.2.4.4协调设备检修分段、整体试运工作。
2.2.4.5负责组织编制和实施培训程序,履行规定的职责。
2.2.5供应科的职责
2.2.5.1严格执行相关设备检修管理质量规定中物资供应管理程序、采购质量管理、材料管理;并制定质量管理保证措施,以满足质量保证体系的要求。
2.2.5.2根据各分场提出物资采购计划,要保证供货时间和质量。
2.2.5.3负责供货和委托加工厂家的质量保证确认,按照货比三家的原则,必要时组织相关部门技术人员进行评估。
2.2.5.4负责对供货物资提出有关技术资料、标准、图纸、使用说明、质量检验证明、产品合格证、质量保证承诺等文件。
2.2.5.5负责供货产品出现不符合项及货物运输、搬运中损伤部件的事后处理工作。
2.2.6检修部门的职责
2.2.6.1组织检修人员学习贯彻相关设备检修管理质量的规定和要求,对检修人员思想认识可控负责。
2.2.6.2严格执行厂部相关设备检修管理质量规定及质量管理、监督等方面的文件、制度。
2.2.6.3具体组织实施检修全过程管理程序、工序管理卡、质量验收程序、安全标准、技术标准、技术监督、有关合同标准和检修计划,对专业设备检修质量保证负责。
2.2.6.4及时检查、指导、纠正检修工作中违反工艺标准的不良作风,对出现的质量不符合项要一抓到底,考核到人。
2.2.6.5协调专业检修过程中质量接口问题,以保证工序管理的连续性。
2.2.6.6组织好设备检修专业的三级验收和冷态验收自检活动,对设备检修的整体质量负责。
2.2.6.7负责编制设备检修的技术组织措施和各种试验措施,并严格执行。
2.2.6.8负责编制设备检修专业安全技术措施,并组织实施。
2.2.6.9在检修中发生重大设备缺陷及时向检修副总工汇报,并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和方案。
2.2.6.10组织开展设备检修质量活动,对设备检修全过程实行可控、在控,确保设备检修质量。
2.2.6.11对检修项目的外包工程,负有设备施工管理单位的责任,负责履行工作负责人、监护人的职责。
2.2.7运行部门的职责
2.2.7.1严格执行现场运行规程,组织好机组检修的试运行工作,履行设备运行管理单位职责。
2.2.7.2负责编写机组检修运行系统隔离措施,报运行副总工审批,并认真组织执行。
2.2.7.3参加设备大、小修的冷态验收,并组织协调好设备检修部分试运行工作。
2.2.7.4检修的设备,检修时未向运行交待设备的检修情况(包括设备换型、改造要具有操作程序和启动措施),外观检查不符合规程要求,运行部门可拒绝启动、不办理工作票终结手续,严把运行关。
2.2.7.5对运行设备参数、操作、监视质量负有直接管理领导责任,严格控制设备运行全过程的质量保证活动。
3.管理内容与要求3.1材料备品配件采购质量管理
3.1.1机组检修物资材料计划的落实。
3.1.1.1设备检修的标准项目材料计划由各分场检修副主任按年度综合计划要求,在大修开工前60天(小修30天)提交检修副总工审核。
3.1.1.2检修副总工审核汇总后各专业检修材料计划,在开工前50天(小修20天)提交总厂长签字确认后送交供应科。(特殊情况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