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对随笔有些了解吧?随笔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具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那么,怎样才能写出好的随笔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体育教育随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体育教育随笔1走向新课程,小学一年级体育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尤其是在现代化的教学改革中,心理情绪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一堂体育课,单靠以往传统的教法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教学的效率,不仅取决于教师熟悉教材或完整的传授程度,而且要提高到另一个高度——学生的主动配合。因此,要求教学织者具备另一种能力:注重学习过程心理素质的培养和重视情绪产生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精心设计环境
环境是激发情绪的特殊条件。课堂环境即课堂气氛,如何创设最佳的气氛是激发学生学习情绪的先决条件。如果只是公式化的教学,不考虑学生的学习情绪,课堂就是一潭死水,毫无生气。环境包括教学的设计、布局、形式等因素,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就是创造了学生良好的'心态,为进入角色做好准备。
二、细心培养情绪
这是诱发积极心理因素的具体手段。一盘菜好看好闻而不中吃,会令人不得不中途停筷,要使人越尝越有味,越吃越想吃,需要厨师的调烹艺术。教师的“手艺”就是组织教法、教学手段的运用。在有利于学习教材的前提下,教师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运用多变的教学形式,巧妙的组织手段,不断培养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在变化多样、趣味无穷的教法与练习中引导学生步步深入,认识主题。可以说准确优美的示范,生动形象的讲解,必要的教具图解,有效的游戏比赛,多变的练习形式等等,都是诱发学生积极心理因素的有效手段。只要对这个问题有了真正的认识,每个教师在教学中就必然会有自己的创造。
三、准确把握时机
每一堂课都有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教学时,教师必然向学生作了讲解,但往往在这个时间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只停留在感性上,对教师提出的重点难点,难以有理性的认识。所以,有些知识未必千篇一律的。在示范讲解的教学过程中,某一适当的环节(学生练习过程对这方面显示需要的时刻)再向学生提示,肯定效果大不相同。教师如果把握好这个时机,能使学生对教材有更快更深的认识和理解,或者说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情绪高涨,说明学生对教材产生了兴趣,但在由感性知识转变为理性知识的过程中(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练习过程中)有些人尝到甜头,有些人却吃到苦头。教师应该看准这个时机,有意识地强调动作要领,提出重点难点,指出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必要时选出几个学生进行演练讲解,既有利于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又是理想的课间情绪调整,有利于清醒头脑,达到加强后半段的练习效果。
四、做到关注各体差异
学生的体能之间有差别,兴趣爱好不相同,接受的程度也就不相同。因此,在练习过程中,各种心理动态无不尽情显现:有人兴致勃勃,有人马马虎虎,有人愁眉不展……教师教学中应细心观察,不能忽视各种心理动态。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绪,有的放矢的进行不同类型的要求与辅导,鼓励好的更上层楼,消除后进者的心理障碍,想办法帮他们树立斗志和信心,使教学顺利进行。
总之,我认为在体育或其他学科的教学中,重视学生心理因素的培养与利用,在现代化的教学改革中无疑是一门重要的课题。
小学体育教育随笔2透过一段时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学习,让我意识到,新课标下该如何上好一堂体育课?为此,我提出一些肤浅的看法和观点,与广大体育教师交流。要上好一堂体育课,我认为:体育教师首先就应“用心”去投入,并做到“三个追求”:追求真实的课堂;追求有效的课堂;追求理性的课堂。具体的是:
一、用心去理解《新课标》,落实课程理念
1.在新课改革中,我们要正确把握新课程的内涵,理解什么是《新课标》?即新课程到底是什么?
2.第一、《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资料,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对原有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3.体育老师要认真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即: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等。
我认为,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只有正确理解新课标的性质和理念,才能更有效地上好体育课。
二、用心去设计教法和布置场地器材
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与布置教学场地器材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实现《标准》目标的必要保证。前一段时间,有部分学生呼吁:“喜欢体育,不喜欢体育课”,除了个别的其他因素外。我认为:关键是教学方法与器材场地的不完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体育教师在场地、器材
十分匮乏的状况下,体育课上得有声有色,十分精彩,仅有的场地、器材条件能够超水平利用。正像我们有的体育教师讲的那样,在有限的条件下上好体育课是我们体育教师的职责,只要充分发挥我们每一个体育教师的聪明才智,激发体育教师的工作能动性,“勤定能补拙”。
三、用心去让每个同学们能够“动”起来
要上一堂好的体育课我认为:自然应是学生尽情运动,课上生龙活虎,并伴有对下一节课的渴望……
这天的'学校体育在“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导下,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活动的样式多样化了,活动的空间扩大了,活动的时间增多了,活动的资料丰富多彩了。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形式和资料能够千变万化,但务必坚持让同学们动起来,务必保证让孩子们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去锻炼。为了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学生体育课和体育活动中,务必让学生承载必须的运动负荷。我们体育教师要在体育改革中,应时刻铭记学校体育的主要功能,决不能把体育课上成“休闲”课。
四、用心去关注“每一个学生”
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教学中我们也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的要求。由于受先天遗传、后天环境的影响,学生在身体条件、心理、兴趣爱好、运动潜力等方面会呈现出千姿百态、多种多样的差别,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要实现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平等”,我们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要确定层次水平目标,寻求适合学生的有效的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因势利导,帮忙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发展自己的潜能,真正让学生在体育课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本次改革是课程改革不单是教学改革,要甄别传统的课堂教学资料、改善教学形式与方法,推进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 ……此处隐藏5756个字……理解为主动的学习,从而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效果。如田径教材的“跑”,教师能够充分利用跑的特点,运用竞赛、奔跑游戏等增加教材的趣味性。
三、根据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组织教学
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有意注意时间短、兴奋过程和无意
注意占优势,好奇、好动、好模仿、好竞争等。同时,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变化也是不同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组织教学。
合理安排教学资料。由于学生注意力在课的前半部到达高峰,意志力在课的中后部达
到高峰,情绪则在课的后半部到达高峰。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把新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有利于学生对新教材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在课的后半部分则应安排一些
游戏性较强的资料,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要做主教材和辅助教材的搭配,尤其抓住主教材的内在联系进行组织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灵活动用组织方法,针对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教师的组织教学要尽量体此刻“新奇、活”的原则,采用多种多样的,生动活泼的,使学生能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组织形式,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如一节课中,教材之间的衔接,传统的调队方法显得机械、死板、单一,且容易出现散乱的状况,而此是教师采用游戏或舞蹈等教法进行衔接,即会使学生感到新奇,又会使教学活而不乱,顺利过渡。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手势、眼神、语言”的作用,既用“手势指挥、眼神暗示,语言激励”组织方法。“手势、眼神”具有无声的语言,更具有其它组织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具体状况,灵活运用组织方法。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小学体育教育随笔8担任小学体育教师已有五个年头,在我看来,小学体育教学资料主要是以游戏为主,透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群众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同时还能锻炼学生身体各项素质。
一般看来说,游戏相对来说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带给了良机。例如: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进行对抗性质的比赛,在比赛中由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取得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团队利益的得失,这就要求身体素质较强的`学生和身体素质较弱的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和团结协作,最终取得良好的成绩。
素质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要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全面成长!体育课正是学生展示鲜活个性,迅速获取成就感的大好舞台。为此,体育课务必让学生在掌握动作和技能的同时也得到快乐。体育游戏更能体现出学生的个性和竞争意识,所以说,一节好的体育课会双方受益,一方面是孩子们喜欢学、愿意学受益,另一方面是老师喜欢教、并且到达教学目的的要求。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身为教师的我们要学会给孩子们多创造机会,以便更好地、更完善的培养学生。
小学体育教育随笔9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大问题,森林面积锐减,地表植被遭破坏,地下水被污染,被列为珍希物种和濒危物种的动植物日益增多,地球沙漠化,臭氧空洞日益增大,气温连年升高,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遭到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创伤,我们生存的环境是益恶化,长此以往,我们哪还有新鲜的空气呼吸,哪还有清洁的水源可以饮用,哪还有未受污染的粮食和瓜果蔬菜可吃,那么我们将如何生存?环保教育已经刻不容缓,特别是负责教育下一代的小学老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更是义不容辞,也是责无旁贷,当然也大有可为,在体育教学中,当然也可以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如在启发学生练习情绪的小游戏中,在模仿操"小鱼儿游泳"、"小鸟飞飞"等练习中,结合模仿操讲水是生命源泉,小鸟是人类的朋友等故事,教育学生节约用水,保护野生动物等常识。学生积极性特别高涨,动作也做得十分逼真,在同伴中间,努力表现,形成了一种良好的环保教育课堂氛围。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对美好自然的联想,并引导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陶冶学生性情,全面发展个性。
体育教学同其他学科一样,语言是传授知识的主要媒介,是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也是教师指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渗透教育的主要手段。如在进行体育练习,有时会碰到尘土飞扬的天气,特别是中长跑的练习时十分辛苦,此时,我们一方面要教育学生不怕困难,克服困难,另一方面正好引导学生要珍惜绿色,爱护绿化,保护植被,以减少扬尘。如在春暖花开,阳光明媚中上体育课,不但学的效率高,锻炼效果好,而且人的`心情舒畅、精神爽朗,这时可以启发学生设想如果我们周边的环境都这么好,那我们的生活是不是更美好呢?要有这么好的自然环境,我们可以做点什么,应该怎么做呢?
体育教师还可以利用上课的主教材渗秀环保教育,采用简明、形象的语言艺术,渗透环保教育,比如在教育"黄河、长江"的游戏教材时,向学生讲解现在我国黄河、长江一带水土资源流失的严重性,以及导致现在我国北方地区长期干旱,多雨受灾的主要原因。这样既达到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自学优化自然环境的良好习惯。
小学体育教育随笔10这节是三年级的体育课,课前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了一个饮料瓶,里面装上沙子。本来我是想:把学生分成四组,每组再配给一个实心球,组织学生做"快快跳起来"的游戏(即瓶与瓶之间间隔一米左右距离,每组从排头开始依次从瓶子上跳过,然后把实心球交给第二个同学,从而锻炼学生连续跳跃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可当我把实心球交到第一组的时候,就听见队伍中有同学说:"可以打保龄球了!"我一想:咦,对呀,瓶子与球的组合有不少的玩法,何不让学生自己去创编呢?我把想法一说,队伍立即沸腾起来。各组在经过一阵讨论之后,就开始布置游戏场地了。他们有的在玩"打保龄球"(把所有的瓶子放在一起,滚动实心球去撞瓶子);有的在玩"穿过小树林"(瓶子每相隔一米绕过饮料瓶)有的在玩"快快跳起来"
看到学生们玩得这么开心,我不禁在一旁为他们暗暗叫好,想不到,这次的放手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于是,我又灵机一动,何不再让学生给所玩的游戏制订一个规则呢?当我走近每一组,说清我的意图后,各组均展开了热烈的后再试一次,以便检验规则是否合理。一段时间后,我吹哨让他们集合,我先让各组的组长就本组的游戏作了一下讲解,并根据学生的意见从中挑选出了二个游戏:"打保龄球"和"穿过小树林"进行了比赛,在一阵阵的加油鼓励声中,学生的兴致达到了最高点,这堂体育课,并没有按照我教案预设思路进行,但是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让我感觉到:要想使自己课堂生动,教师应改变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须知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教师不能做课堂教学的'主宰,应该根据课堂中出现的新情况,调整课堂教学结构,随时捕捉时机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堂体育课,并没有按照我教案预设思路进行,但是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让我感觉到:要想使自己课堂生动,教师应改变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须知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教师不能做课堂教学的主宰,应该根据课堂中出现的新情况,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