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教育随笔

时间:2025-05-06 23:19:10
小学班主任教育随笔(精选15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对随笔应该都不陌生吧?随笔通常指一种散文体裁,随手笔录,抒情、叙事或评论不拘,篇幅短小。那么,怎样才能写好随笔?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班主任教育随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班主任教育随笔1

每一天早上,我走过教室走廊,就有学生看见我,有礼貌地向我微笑,向我问候,:“尹教师,早上好!”我通常会点头,露出笑容,随声说“好”,继续走着,今早我迎面听见有个声音对我说,很小声,但我还是听清楚了,是“good morning”,可是当时我还没反应过来,居然停顿了几秒,才想到要说“good morning”来回应对方,甚是尴尬。之后我定睛一看,原先是班上活跃分子曹子勋用英语在问候我呢!可是我感到很欣慰,因为就在昨日早读课前,有学生用疑惑的眼神跟我说:“教师,我们不会读英语?”我摸着他的脑袋说:“没事,我来教你们读英语。”他更加疑惑了,没等他提出疑问,我立刻说道“因为教师以前教过英语,会读英语。”他听了,拍手叫好!

然后我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利用早读时间带领全班学生读英语,我们一遍又一遍的.读着,good morning,goodbye,没想到同学们全会说了,课后还主动用英语跟我打招呼,真是做到了学以致用了啊!

小学班主任教育随笔2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并不是承认和认可。不论学生的理解和感受是怎样的,这都是他们认真思考的结果,是他们在阅读中自己的思索所得,是属于他们自己的劳动成果,我们在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上首先要做到“珍视”,然后再加以评价和引导。哪怕他们的理解有一些偏差,我们也不要忘了让他们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

比如在教学《我不能失信》,我为课文做总结的时候,问同学们:“你们在读了这篇课文后,最想说的话是什么呢?”一个同学说:“我觉得宋庆龄做得对,她是个守信用的人。”又一个说:“我今后也要向宋庆龄学习,做一个守信用的人。”从回答的结果看,大家对课文都有了一个正确的理解。正在我准备结束这课时,忽然,又一个男孩举起了手,而且手举得很高,我就示意他站起来,他说:“老师,我也有话说。”我说:“好呀,你说吧。”“老师,我想说‘我也想要一只那样的鸽子。’”听了这话以后,我猛地一愣,还没容我说话,他又接着说:“我是想要一只母鸽子,好跟我家的那只公鸽子配对。”全班同学都哈哈大笑,他也不好意思地傻笑着站在那里。这可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于是,我就顺着他的话问:“你怎么想起来要只鸽子的?”他笑着说:“书上不说了吗?‘伯伯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了。’我觉得肯定比我们家的鸽子好看,所以我也想要一只这样的鸽子。”原来原因出在这儿,我笑着说:“你只是从课文的描写中发现了鸽子的漂亮,可是宋庆龄却是亲眼看到过这些可爱的鸽子,而且如果这次她跟爸爸妈妈一起去了,就一定会带着鸽子回来,可是她宁可不要鸽子也不去,你知道为什么吗?”“我知道,因为她答应了小珍,要教她折花篮。”“是呀,在宋庆龄的眼中,要鸽子和守信用哪一个更重要?”“当然是守信用了。”

同读一篇课文,孩子们有他们自己的看问题的角度,有他们自己的想法,我们也不可能让他们按着成人的思路去解决问题,我记起这么一句话:“我们要蹲下来跟孩子讲话,要以一个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发现的问题。”我们平时都在说“要保护学生的求知欲,要以学生为中心,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可是当学生的独特感受出现时,而且是这感受出乎我们的意料时,我们又是怎么做的呢?是把他们斥为异端,还是一笑了之。试想,就像上一个同学一样,如果对他的问题,我一笑了之,或者是瞪他一眼,说一声“胡闹!”,那结果肯定会是另外一番情景了。

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独特感受呢?

1.珍视孩子的发问。

常言说得好:“发明千千万,起点是疑问。”在课堂上常常会遇到学生突然发问。这些发问有些是教师在备课中没有料到的,有些甚至是稀奇古怪的问题,弄得不知如何处理。教学《西门豹》时,有个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巫婆为什么要让当新娘的女孩坐在苇席上,而不是坐在船上呢?”对于这个问题,乍一听起来有点儿离谱,好像并不是一个什么问题,我在备课时也没有思考过,可是一时又不能找到一个合适的说法给学生。因为我以前在课堂上经常给学生们说“读书最可贵的是能读出疑问,而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也是读书,所有问题的答案都在文章当中,如果有疑问不能解决,说明你还没有把书读透。”现在疑问在出来了,怎么办?于是,我做了一个缓冲的处理办法,又安排了学生进一步地读课文,看看他们读了之后有什么说法。果然,有几个学生在在读书后举起了手,一个学生说:“书上说了‘苇席先还是浮着的,到了河中心就连同女孩一起沉下去了。’坐在苇席上可以沉入水中,如果坐在木板上,就不会沉了。河伯是生活在水底的,不沉入水底,他就不能娶到新娘了。”我冲着这个学生点点头。又一个学生说:“因为苇席上有许多小孔,水会慢慢地浸透,坐在苇席上女孩就会慢慢地沉入水中,巫婆可以骗老百姓说这是河伯把新娘接走的。”我向这个学生伸出了大拇指。听了学生的发言,我说:“你们看巫婆多奸滑,多可恶,为了骗老百姓的耳目,他们真是煞费心机呀。那你们再读读课文,看看还有哪些语句能让我们感受到巫婆他们非常可恶的?”于是大家的思绪再一次进入了文本当中。珍视学生的发问,把课堂的主体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还保护了他们的质疑能力。

2.抓住教材中的空白点。

空白是作者有意或无意留下的、没有写明的、召唤读者想象的未定的意蕴空间。它能够激发读者的想象,激活读者的思维,从而建立起读者与作者沟通的桥梁,使读者对作品的意义达到个性化的理解。语文课上,在文章的空白处有意识地引设话题,引导学生对作品空白进行富有个性色彩的填补?不失为开启学生思维,与作品沟通的有效途径。课文《一面五星红旗》中,当作者在遇难后向面包店的老板求助时,老板却要作者用系在脖子上的五星红旗换面包,当老板把这个想法告诉作者时,课文中写道:“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这时,我便启发学生想像,这时的作者会想些什么呢?有的'同学说:“这时的我一定会想,五星红旗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标志,我决不能拿她来换面包。”有的说:“五星红旗代表着我们的祖国,我就是饿死,也不会用国旗换面包!如果那样做,就是卖国贼。”有的说:“五星红旗是我们的骄傲,她的名字比我们的生命还要重要,我决不能为了一块面包丢掉祖国的尊严!”学生能说出这样的话,我觉得跟我课前让他们听的一首歌有关,歌的名字叫《红旗飘飘》,歌词中就是这么说的,现在学生把歌词和课 ……此处隐藏11685个字……等得太久,从队伍中走出了两个心明眼亮的孩子进教室去整理起了自己的课桌椅,这时原先静悄悄的队伍已变得不再安静,更多的孩子也加入了整理清扫的队伍中。热火朝天的场面结束了,我赞叹道:“太好了,看来还是你们行,瞧,原先这些不守规矩的桌椅在你们的指挥下整整齐齐的站好了,把我都比下去了,如果以后桌椅再不整齐了,你们可要及时帮助他们排好队,好吗?”一阵热烈的呼应:“好!”于是我趁热打铁,又设立了课间五部曲:1.换书本2.摆桌子3.放椅子4.捡垃圾5.安安静静出教室,大家一边说一边做,班级的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

二、评选清洁天使

为了激励和约束学生,我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队,以小队为单位进行比赛,每个小队每周推选出一名卫生做的最好的同学,从课前准备到课桌的整理,从物品摆放到地面清洁,看哪个同学做的最彻底,最好的在展板上加星,并授予“清洁天使”称号。在这种有效的激励小制度下,孩子们劳动中争先恐后,我的工作也随之“轻松”了。

三、设立卫生监督员

在每名同学经营好自己的“试验田”的同时,设立小组卫生监督员,由小组成员推选出进步最大的同学担任“卫生监督员”,每节下课主动检查小组内成员的卫生,不但起到了监督作用,更重要的是激发孩子们能奋发向上,努力做好自己的卫生管理工作。

四、家校同步,实行“我是爱劳动的好孩子”家庭教育计划。

及时和家长沟通,实行家校同步,在家里开展“我是爱劳动的好孩子”活动,凡是能够主动帮助家人做事的同学,家长也要及时反馈,可已小红花的形式进行奖励,5个小红花可以换1个小红星,张贴在班级的展板上,月底比比看,谁是最爱劳动的好孩子。

一个月下来,孩子们自觉性强了,桌椅摆放的整齐了,每天中午都争着抢着做值日,在卫生清扫时,我看见的只是灰尘,再没有果皮纸屑了,当每周一的值周工作总结时,孩子们都竖着耳朵听,瞬间,那张张笑脸便洋溢着快乐和满足。

小学班主任教育随笔14

一、学会正确关爱,营造温馨班级

一个班,关起门来就是一个大家庭。如果,这个大家庭中的每一个同学都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助着、照顾着、鼓舞着,那么他便是温馨的,温暖的。那么我是如何努力来营造一个温馨的班级的呢?

1、“偏爱”后进生

在班级管理中,我努力将自己“与人为善”的爱心和班集体“普遍的友爱”倾注给后进生,给他们以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投入。在班集体中,我总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他们体验集体的温暖和同学间的友谊,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大胆吸收这些后进生参与班级管理,让他们在管理中克服自身不良的行为习惯。

2、严爱优等生。

优等生,谁都爱他们。也正因为如此,优等生的缺点往往容易被忽视,掩盖,被原谅、袒护。但小的缺点也会造成大的隐患,对这类学生,我从不宠坏他们,更不迁就他们。时时提醒他们“做学问得先做人”,做一个正直的人,热情的人,向上的人。优生不单纯是学业要优,更重要的是人品要优,心胸要广,心理要健康。成天被人赞誉的学生,只能在理智深沉的爱之中,严格要求,警钟常敲,才能克服自身的弱点,扬起风帆前进。

3、博爱中等生

中等生往往是一个班中容易忽略的群体,他们有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他们既不像优等生那样容易产生优越感,也不像后进生那样容易自暴自弃。他们是班级体的一面镜子,他们希望老师重视他们,但又害怕抛头露面。对这类学生我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正确对待他们的反复,始终如一地尊重、理解、信任他们。

二、建立竞争机制,形成竞争氛围。

让学生参与竞争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增长其才能的重要途径。在改革开放的现代社会,我们更应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和耐挫力。这样,才能使学生将来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我在班级中建立竞争机制,创造竞争气氛。

1、人人都有一个竞争对手

每个学生自找一名水平相当的对手(我依据学生的可比性,稍作调整)。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铅笔盒上贴上竞争对手的名字,竞争对手比学习、比思想、比体育。每次考试、比赛之后,谁输,输了就把个人竞赛中的“万里马”送给对方,以便时时激励双方。

2、组组都有一个追击目标

除了个人竞赛,我在班上还实行“一帮一、一盯一”,“表现小组”、“富有挑战小组”、“合作小组”等,分别对得分的、竞争最激烈的、小组最团结的三个小组进行奖励,鼓励其他小组都朝这个方向发展。并帮助尚需努力的小组想出响应方案。通过竞争,班级中形成了一种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你追我赶的氛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和谐、生动、活泼地发展。

三、塑造自身形象,赢得学生信赖。

孔子早在两千年前就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我努力做到以下两点:

1、好学上进,不辜负学生

教好书是育好人的前提。同时,班主任日常表现出来的事业心和忘我工作精神,也能给学生以极强的示范作用和影响,从而转化为特殊的感召力。因此,我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参加中文函授,参加计算机考试,认真钻研教材,努力让学生喜欢上课,喜欢学习。

2、尊重学生,不远离学生。

俗话说:“严是爱,松是害,不教不管会变坏。”我努力做到真心爱护我的学生,严格要求他们,但是是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严格要求的。

班主任工作精心而又繁琐,他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中播种耕耘的职业。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我将用我的青春继续耕耘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我无悔,我高兴,因为我是一个班主任。

小学班主任教育随笔15

一次上课铃响了。我又开始了例行的“监督”工作,同学们都很快地跑回教室。过了一会儿,上课的老师也进了教室,我的目光刚要移开,突然看见我班颇为顽皮的男同学王佳选跑进教室。我当时就想:“这小子肯定是课间跑操场上玩去了,才会上课迟到!这是我亲眼所见,准没错!”一下课,我就走进教室,把他叫到讲台前,严厉地批评他上课迟到。平日里大大咧咧的他这下可急了,我分明看见眼泪在他眼圈里转。“您冤枉人,我根本没玩,上节课是音乐课,音乐老师让我送录音机了。哦,原来是这样,我知道错怪了他,连忙道歉。他却气乎乎地走了,以后几天都不怎么理我。

都说“眼见为实”,可我亲眼所见,还是错怪了同学,这是深刻的教训。孩子的心是稚嫩而脆弱的`,伤害了就很不容易愈合。我们作为教师,每当在批评学生之前,一定要先问问自己,事情搞清楚了吗?事实是这样吗?我批评得有理有据吗?千万不能凭主观想象就草率处理。

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作为班主任我们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都是可教育可塑造的。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老眼光看学生,而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注意到学生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学生犯了错误,只要改正了,就应该原谅,而不应总挂在嘴边。批评更应就事论事,今天的事就说今天的,把以前的、其他的都抖落出来说几句,学生心里会想:“我就算改好了,老师也不会忘记我以前犯的错,也不会相信我!”这样很不利于学生改正错误。

《小学班主任教育随笔(精选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