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教育随笔

时间:2025-05-07 07:51:10
母亲的教育随笔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应该很少人不知道随笔吧?随笔是过去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语言灵动,婉而多讽。常见的随笔有哪些形式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母亲的教育随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母亲的教育随笔1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首《游子吟》道出了所有母亲的心声。中国礼仪以“孝”为先,母爱伟大,母爱无私,在母亲节到来之际,我想通过一些简单的小活动来增进孩子们对母爱的理解,培养他们从小孝敬父母的理念。

5月12号母亲节,我问孩子们知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他们纷纷摇头,看他们一脸无知的样子,便告诉他们今天是母亲节,孩子们一听,很是高兴,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对我说:“老师,祝您节日快乐!”趁热打铁,我问孩子们有什么计划,要不要给自己的妈妈准备什么样的惊喜。这时教室里顿时像炸开了锅似的,孩子们纷纷发表着自己的看法。“老师,我想晚上回家给妈妈洗脚,然后对妈妈说一句‘妈妈,你辛苦了’”,“老师老师,我想给妈妈画一幅画,画上有妈妈,爸爸还有我,让妈妈看到幸福。”,“老师,我要给妈妈叠一颗心,画上笑脸,祝妈妈每天都开开心心的”。孩子们众说纷纭。我对孩子们说:“你们的想法都很好,可是你们不要光是在我面前说,回家后一定要做给妈妈,不要让老师失望。一定要让妈妈感受到我们的爱,好不好?老师相信你们都是最乖的孩子。”孩子们不约而同的点头答应我。

第二天上课,我问孩子们有没有兑现昨天的承诺,孩子们都很骄傲的跟我说他们都做到了,然后妈妈都很高兴,夸自己的孩子都长大了,懂事了。我很欣慰。告诉他们:“每个人的妈妈都很伟大,妈妈对自己的孩子的付出都不求回报,就是简单的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快快乐乐的健健康康的生活,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能有出息,过的比自己好。小朋友们一定要乖乖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不然妈妈会很伤心的。”他们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孟子说过“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爱是一切的灵魂,一切因爱而美丽。其实到最后亘古不变地依然是父母对我们的爱。有人说,忘记感恩是人的天性。当我们偶然来到这个世界上,什么都还没来得及做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开始享受前人带给我们物质和精神上的一切成果了。这就提醒着我们每一个人,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才更懂得尊重。尊重生命、尊重劳动、尊重创造。怀着感恩的心,一代伟人邓小平古稀之年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的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怀着感恩的心,诗人艾青他的诗中写到:“为什么我的眼中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忠孝两全,以孝为先。现在的人们总是对国家有着这样那样的抱负,但是却很少对父母尽孝,对父母之孝是对国家之忠的根本,没有实现对父母的孝道就很难完成自己的理想抱负。我们也会有为人父母的一天,我们不希望自己孤度终老,那么从现在起,关心自己的父母,尽可能的为他们多做些事,做好下一代最好的老师。用自己的行动来感化我班的孩子们。

学会感恩,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让孩子们从小就体会到感恩的魅力所在。

让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

母亲的教育随笔2

即使全世界的痛都消失了,你仍是我身上最终的那部分。

——题记

人生在世,生活有苦有累,只要有母亲,咖啡也会变甜,让母爱永驻心间,这样,我就能走得很稳,很远……

那年父亲的事业从高峰跌到低谷,我们一家人不得不搬出那套豪华的别墅,在老城区租了一套破旧的小房子,住了下来。

每天一大早,母亲就出去找工作,她常常要走很远的路,但却从来不打车,只为省下那十几元钱。在从前那个家里,母亲每天都要洗一次澡,那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每天母亲一回家,便第一个挤进那间狭小而又破败的浴室。我知道,母亲忙了一天了,十分疲惫,在这寒冷天气里,温热的水淋在身上,可以让人备感舒适。可是,渐渐地,我发现母亲似乎变了。

在以前那个家里,每天都是我第一个洗澡,母亲总等我洗完再洗,可是现在,母亲总第一个冲进浴室。我发现,我失去的不止那栋大房子,母亲的爱也在一点一滴地逝去……

我想留住母爱,可任凭我怎样努力,母亲都视而不见,难道她真的不爱我了吗?一次次在半夜哭泣,一次次从恶梦中惊醒,耳边不再回荡着她的叮咛……

不知不觉,时间从指尖淌过,终于到了一年一度的母亲节,一大清早,母亲便要出门,我再也忍不住了,小心翼翼地问道:“妈妈,为什么你每天总是第一个冲进浴室?”母亲一怔,脸上滑过一丝难以言喻的痛苦与无奈,我期待着母亲会给我一个令人惊喜的答案,可母亲却平静而冷淡地说:“没什么,在外面跑了一天,不洗一下怪难受的。”说完,便关上门出去了。我的希望彻底破灭了,心,碎了一地。

我精神麻木地打扫着父母的房间,可是却看见了母亲的日记:“小艾的`爸爸问我每天为什么总是第一个冲进浴室,我没说实话,其实,我是怕小艾知道后会难过。因为我洗完澡后,浴室的温度会上升1℃甚至2℃,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我能为她做的只有这么一点了……”看完日记,我已泪流满面。

妈妈呀!你为什么都不告诉我,让我一直以为我已经失去母爱了,原来,我一直被母爱包围着!

爱!能让冰川熔化;爱,能让火山爆发;爱,能让运河改道;爱,能将火车停下……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留住母爱,就是留住了生命中的光采,让母爱永住心间,这样,我就能走得很稳,很远……

母亲的教育随笔3

又是一年母亲节,这个母亲节怎样才能更有意义呢?经过再三思量,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一、调查自己身边的人母亲节这天都做了什么,写出自己的感受。;二、对自己的妈妈说一句让她感动的话或者是做一件让她感动的事。

于是,当天晚上有很多妈妈被感动了;于是,第二天早晨老师我也被感动了。

难忘的母亲节

母爱是无私的,我的妈妈对我的爱更是无私的。

今天是母亲节,我要送妈妈一个贺卡,上面写着:妈妈母亲节快乐!虽然不贵,也是我的一片心意。当我把贺卡放在妈妈的桌子上,又在妈妈的房间里放上了一个录音机,里面是美妙的音乐,就走出了房间,等待妈妈的惊讶声。一分钟,两分钟……五分钟都过去了,我想去看看有没有动静,“啊!”的一声吓了我一大跳,妈妈走出来激动地紧紧抱住我,说:“我的女儿长大了!”

母亲节我让妈妈得到了一份满意的礼物,我真开心。

今天是母亲节,是属于妈妈的节日。这可不只是我妈妈的节日,是全世界妈妈的节日。

下午回到家后,我就开始思考,母亲节我对妈妈说些什么呢?思来想去,我的眼睛一亮,激动地大叫一声,啊,我要给妈妈一个拥抱!一想到这里,我就为自己的好主意激动不已。

过了好大一会儿,妈妈回来了,洗完手后妈妈向房间走来。妈妈来了!我的心跳不由的加速,心里犹豫着:说还是不说?抱还是不饱?心都快跳出来了!突然,我的嘴巴不听指挥了,一下 ……此处隐藏10090个字……欢我了。

二、赞美、欣赏是爱的起点

20岁的我送走了第一个毕业班,接了一个小班。面对哭闹不停的小孩子,没有任何这方面经验的我,有点手忙脚乱,我学着张老师变着花样的哄骗孩子,让孩子在短时间内接受我。在那段时间,我获得了这样一个信息:孩子需要成人的赞美,需要戴戴“高帽子”。

人性中最本质的愿望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赏。我们这些成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忙碌着,默默的加班加点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都能自觉的打理好班上的一些额外事物……在我们的心里,都希望自己做的这些能得到领导的认可和肯定。换位思考,我们的孩子其成就心理需要会更强些,他们需要用不同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成就,以增强自信感,老师又是他们接触最亲密的人,于是老师的赞扬就成了他们的成就认可的最佳方式。

那时,班上有个淘气的小男孩施思宇,上课的时候他总能想出办法逃出老师的视线,其他小朋友都在认真听课他却悄悄地溜到一边去玩,还常常因老师的批评教育大发脾气,平时也爱和小朋友打架,为此我们伤透了脑筋。偶然的一次机会让我的想法有了改变,那是在社会课《我该怎么办》中,我课前精心准备了几朵漂亮的小纸花,并告诉全班小朋友,“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准备了小礼物送给表现好的小朋友,我们分成两组进行比赛看哪一组的小朋友最棒,现在我们开始比赛!”随着一声指令的下达,小朋友们积极抢答,两个小组的小朋友配合都很默契,我惊喜的发现施思宇没有跟往常一样跑到一边的玩具角而是和其余的小朋友努力回答问题,他频频举手而且回答的很正确,最后的结果是他们组大获全胜,我把一朵小纸花戴到了他身上,并好好的表扬了他一番,从此他上课有了很大的进步,虽然也会做做小动作,偶尔还会溜出老师的视线,但积极回答问题的次数多了,认真听课的时间变长了!经过细心观察我发现,施思宇的淘气其实是想引起老师的注意,希望得到老师的称赞,只是用错了方式,找到方法后我开始主动和他交流,对孩子的进步我给予诚恳的赞美,孩子的表现越来越好,我的方法开始奏效了。

三、宽容、善待也是爱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从一个女孩变成了一个孩子的母亲,在这个过程中,我体验到了许多以往未曾体验到的感受。

在以前的带班中,总有这样类似的画面出现。孩子有点小感冒、咳嗽、或者刚退烧,送到幼儿园后,家长不放心。上午一个电话询问,中午一个,有时下午还要打电话问问。那时,接到这样的电话,心理总有一丝不快,心想:“这明显就是对老师不信任嘛,既然这么不放心,那就在家养好了再来呀……”心里虽这么想,但教师的职业素养提醒着我,我还是很客气的回答家长的询问,并告诉她:放心,我们老师会对他多加照顾的。

现在,我也加入了家长的队伍,体验到带孩子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6个月大的女儿发热住院,我心急如焚,望着医生给孩子插盐水针,让我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痛。我宁愿发热生病的是我,而不是孩子。有了这样的体验,我的心态也转变了。虽然,我不能象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班上的孩子,但我学会了体谅,学会了宽容与谅解。

现在,面对生病还上幼儿园的孩子,我多了份关注。我知道家长也是破于无奈,没人在家带孩子,才送入幼儿园的,他们的不放心是可以理解的。

有一次,班上的顾蓁蓁早上入园时,她妈妈告诉我:“昨晚,蓁蓁发热到39度,早上烧是退了。我们都要上班,麻烦您今天多照顾蓁蓁一下……”我能体会到蓁蓁妈妈的心情,我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她:我们也爱您的孩子。那天,我几次亲亲蓁蓁的额头,因为嘴巴的温度最接近体温,最容易感受到是否发热,多提醒她喝开水,我主动发信息告诉她妈妈,孩子现在的状况。我知道,一个抱平安的信息,会让一个母亲能安心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

随着自己的孩子一天天的成长,我在带女儿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脾气渐渐被磨平了,心思也变的细腻了。现在,面对班上孩子犯错误,我不会那么冲动,脱口就是批评的话语,我会冷静一下,如果是我自己的女儿,这样的一个举动,在母亲的眼力是不是一个错误……这样一想,火气没了,用好言好语和幼儿分析这一事情,让他明白错在哪里,以后应该怎样做。面对吃饭慢的幼儿,我不会光用语言提醒。我学会了换位,如果现在吃饭的是我自己的女儿,我会就这么看着吗?这样想着,我会走过去询问她:是否需要喝点汤。会走过去,轻轻拍拍他的肩膀,提醒她:快点吃,不然饭菜要冷掉了……

十个月大的女儿很好动,玩着玩着衣服就会从裤子里溜出来,我会不怨其烦的帮她把衣服塞在裤子里,一边又一边,防止着凉了。班上的孩子也处于好动好玩的阶段,现在天冷了,自己不会塞衣裤的孩子多的是……于是,我多了个心眼,在孩子起床的环节中教孩子怎么塞衣裤,平时,我也会主动喊孩子过来,帮着整理一下。几个男孩子容易出汗,玩的时候热,上课静下心来就会凉,一冷一热容易感冒。在下课时,我不时的提醒那些孩子,发现热了即使阻止他们,如果出汗很多,帮他们背上垫个毛巾……

这些都是小事,不能和优秀教师爱孩子的事迹相比。我只是一个平凡的教师,这些小事以前也会这么做。但现在做起来,多了一份母爱,心态上有了改变。以前,是教师的职责所在,现在多了份自愿,多了份发自心底的关爱。

母亲的教育随笔15

“亲爱的妈妈,谢谢你每天给我做饭,给我买玩具,给我讲睡前故事,你是全世界最好最好的妈妈!”

这是在美国洛杉矶一所公立小学读二年级的皮特写给妈妈的信。

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美国的“母亲节”,今年是5月8日。“母亲节”之前的这一周,7岁的皮特在学校的手工课上只忙活一件事——给妈妈制作一本小画书。

在他花了一星期精心制作的这本书里,皮特用彩笔、贴画等精心绘制图案,用稚嫩的字体认认真真地写了一封给妈妈的信和“我爱你”、“谢谢你”等句子。

“母亲节”这天,皮特班上每位同学的妈妈都会收到孩子制作的充满爱意的小画书。在美国,几乎所有学校的孩子都会给妈妈制作“母亲节”礼物。

“对孩子来说,母爱是与生俱来的,是孩子从小到大习惯拥有、却不容易察觉的东西,”皮特的班主任哈斯勒女士对新华社记者说,“母爱在生活中虽然无形,却无处不在。通过庆祝‘母亲节’、给母亲制作礼物,可以帮助孩子张开心灵的慧眼,‘看’到母爱。这种张开心灵慧眼的能力对一个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孩子察觉世界上的'爱,懂得感恩,学会爱别人。”

对于母亲来说,爱孩子、给予孩子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似乎天经地义。这种无条件的爱不通过教育启发,容易被孩子“习惯性忽视”。有的孩子直到自己有了孩子,才知道父母曾经为自己付出了多少,正所谓“养儿方知父母恩”。

“母爱其实是一种最为普遍常见、却不应被视为廉价的特殊的教育资源,”哈斯勒说,“我们作为学校老师,希望利用‘母爱’这一教育资源,启发孩子学会感受别人给予自己的爱,用爱和感激温暖他们的心灵。只有被爱充满的心灵,才能把爱的光和热再带给别人。”

由于老师的引导和教育,皮特班上的每名学生都非常认真、专注地给母亲制作了自己最有创意、最美丽的小画书。

年复一年,“母亲节”给妈妈制作礼物已经成为学校的传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成长,孩子们学会了“爱”。

《母亲的教育随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