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对随笔应该都不陌生吧?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你见过的随笔都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读书的随笔 ,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读书的随笔 1还记得几年前,我认识了一位笔友,她曾经向我解释,自己为什么喜欢读书。她说:自己只想成为一个普通人,在每个夕阳午后,能够有丈夫与儿子伴在左右。但人生总会有一个午后,他们都不在自己身旁,而她希望,到那时自己仍然可以安然的读书看报喝咖啡,不会因为一个人而慌张寂寞。
读书,很多时候只是为了让人听到自己内心的回响,在五味杂陈中,习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读书,是门槛最低的投资,因为只要有书和有心,你便可以最大化的.吸收你自己想要习得的知识,而你无意间的习得,却为将来的一生奠基起了精神上的高贵。
关于读书的随笔 2总感觉工作比较繁忙,对一些教育类的书籍置若罔闻,根本没有列入自己的阅读计划之内,时间也就这么浪费了。
近日,认真阅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深有感触。
作为一名教师,我想能从这本书学习点经验,所以比较关心书中对于理想教师的描述。朱教授在书中描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读完之后,我不由的按着书中理想教师的“标准”去问自己:我是不是一个理想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显然,我离理想的教师还有一大截,我还不是一个用心去教学的老师。
要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位要做的便是要有丰富的学识,这是古往今来不变的真理。以前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随着各种新的课程标准的推行,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了,而应该是一条河流,而且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因为现在的孩子读的书甚至比我们有些老师都多。否则,拿什么来教给孩子呢?
其次,用今天的自己与昨天的自己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今天我组织班集体活动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帮助“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细心?我今天所积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丰富?我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建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天更虚心?我今天所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静?……每日三问,自省吾身。虽然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自问,坚持不懈,我们便不断地向“理想的教师”这一境界靠近。
第三、我一定要做一名认真负责任的教师。学生、家长、老师眼里的好教师的.标准是什么?第一条:首先他要对学生负责任。是的,在上每一节课前。我总是鼓励自己:自己一定可以上成功的。学生一定可以接受的;我总是警告自己:走进教室的那一瞬间,收起所有的不愉快的情绪,带着高兴和愉悦的心情走进课堂;我总是提醒自己:上课时,尽量把自己的最具活力,激情和热情的一面勇敢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极力的渲染一种教学氛围,使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从内心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激情。
第四、理想的老师既要学会倾听自己的课堂,又要学会倾听别人的课堂。在课堂上,真正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从孩子们真正的学习需要出发,组织教学。学习别人课堂教学环节设置的有效性,教学程序的落实性,老师的评价语对于学生的启发等等。
我感觉自己离理想的教师还相差甚远,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从最基础的做起,勤于学习,扎扎实实地多读一些书,不断向书本学习,积累丰富的文化底蕴,向身边老师学习,尤其要多向名师们学习,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课堂教育的机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去思索,不断去总结自己教育的的与失。并要勤于动笔、善于反思,记录教育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悟,使自己不断向理想的教师靠近。
什么是理想的教师?我又有了新一层的理解,理想的教师是学会宽容、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创新的教师,是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以从容的心态对待工作的教师。
总之,我相信,只要我付出努力,用心去教学,并注意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摸索与总结,一定会离理想教师的形象越来越近。
关于读书的随笔 3所谓的读书无用,不过是你在漫长而又枯燥的求学中,没有获得多少实践的机会,便以为来不及施展的,是真的无用。就像你在做生意的起步阶段,总是入不敷出,所以你便以为那些付出全是白费。事实上,营业额在不断增长,只是还未突破盈利的点。一切学过的东西都是所得,只是你忽略了自己在不经意间到达的境界。
一加一等于二是所得,你姓甚名谁如何写是所得,人遇到强者,生物的本能会让自己产生惧怕,但拥有了知识与思想,你便会思考如何避其锋芒,甚至逆势而起,这些都是所得,只是这些成就已在冥冥中获得,你尚未发觉。
人在少年的时候,总以为读书辛苦,这经历就像你抱怨自己年值芳华时,忽然生出了丑陋的青春痘。你以为它无端占用了你的生命,于是在思想里,痛苦的煎熬与美好的想象激烈冲突。其实它们都是你人生必不可少的阶段。唯一不同的是,青春痘你保养的再好,终会留下疤痕,但书哪怕你只读一本,都会把美融入自己的.灵魂。
多年后,在他乡的某个夜晚,你会不由自主吟起“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遇到爱人的某个时刻,你会突然想起“此情可待成追忆”;在人老珠黄的某个午后,你会黯然神伤“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蔡康永说过:“读书,就是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那些看似无用的经历,正是我们区别于别人的意义。
关于读书的随笔 4可叹停机德,金簪雪里埋。
我读过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清高自傲的妙玉,柔弱多病的秦可卿,泼辣大方的王熙凤,孤寂深宫的贾元春,聪敏能干的贾探春,木愣呆傻的贾迎春,看破红尘的贾惜春,落魄村庄的贾巧姐,大大咧咧的史湘云,初嫁守寡的李纨,但她们的美丽才华都在岁月的沉淀中慢慢消逝,只有薛宝钗的唯美高贵依然在我心中传来空灵的回响。
暗自祝福贾宝玉和林黛玉这对美好姻缘的人,多多少少对断送了这份爱情的薛宝钗有些怨恨。但我看见的是一个背对阳光的薛宝钗。
也许她是有城府的女子。书中写她“挑贾母爱看的几出热闹的戏点,贾母见了,更是喜欢。”可是,我赞赏她懂得在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为人处事是一门哲学,那么薛宝钗可是小小年纪便精通这门哲学的。元春省亲时发下来的灯谜,即使她觉得并无什么新奇,嘴上也止不住的夸赞灯谜新颖精巧。有城府又怎样,我喜 ……此处隐藏5502个字……>作为教师,没有一天能离开书籍——教材、教参……日复一日,习以为常。于是有人感叹:做了教师,就注定要将一生机械无味地耗在教材、教参上,枯燥之极……
其实,阅读《教育的力量》,就能够给出明晰的解惑之路。教育应该作为一种力量而存在,我们应该竭尽所能,让每一个世界变得生动、快乐、不单调、不沉闷、更不黑暗;在充满阳光的白天帮助孩子呼吸到花朵的芬芳,在漆黑的夜晚也能注意到星空的美丽;即使身处人生的十字路口,也能很快走出茫然,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在帮助自己的人,这就是教师。
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育思想财富。阅读经典,学习不同时代教育家的人生理想与人格力量,会让我们变得善于思考,远离浮躁,更加有教育的智慧。
阅读《教育的力量》,我们确切知道教师不仅在于教,更在于学,只有这样,教育才会不断进步。肖川老师的字里行间流露、挥洒着作者教育人生的真性情,是“做”教育中练就的'教育学问。
阅读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名篇,我们深深地感动于“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激励着我们无怨无悔地把自己的青春和一生精力挥洒在教书育人这块神圣的土地上。没有权力金钱,有的只是年复一年的耕耘,有的只是小草对春天的回应和礼赞。
阅读《爱的教育》,故事中所洋溢的单纯、美好、永恒的爱的情感,将我深深地包围,涤荡着我的心灵。它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崇高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教育又能使爱不断地升华,它也教给我怎样去创造一个充满爱的世界……
阅读这些经典名著,我总是不断地被吸引、被感动,有些东西便不留痕迹地沉淀下来,沉淀到我的内心深处,越来越深刻,也越来越清晰。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教师在一生中要不断提高自我,需要读书好学。读书,应该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关于读书的随笔 13歌德说过:一书一世界。
短短五个字,道出了书的可贵。
伟大的祖先创造了文字,创造了书籍,将人类有限的生命赋予书中,缔造了无与伦比的永恒。
如果说,一本好书是一方灵动的世界,那么书中的文字便是一个个跳动的灵魂。
世界因灵魂而鲜活,灵魂因世界而跳动。在这跳动的过程中,人类的发展得以永恒。
还记得电视剧微微一笑很倾城中有这样的一个原创场景,令我印象深刻。
肖奈大神与父亲下棋畅谈,期间聊到肖大神的游戏事业。肖父不免有些担忧,不禁细问。
只见大神手执棋子,从容不迫地回答。父亲教书育人,目的在于传道授业解惑。而自己做游戏亦是如此,用游戏创造一个自己心中的世界,传播文化,传达理念,只不过传达的方式不同而已。
于是乎,肖父自然放心了,对儿子的理想表示全力支持。
不禁想到,小说微微一笑很倾城的作者顾漫在创作这部作品时,是否也正是在用她的作品来创造一个她自己心中的世界呢?而那些话也正是她借肖大神之口来表达的吧!
我想答案早已存在于读者心中了!
每一本好书,都是其作者精心雕琢而成。而书中的每一个字,都是其用心凝炼而成的。他们呕心沥血,绞尽脑汁,在无数个夜晚彻夜难眠,只为在这他们心中世界里创造一个个鲜活的灵魂。
身边有不少爱书的朋友,我曾不止一次地与他们聊过对于书的看法。曾有有一个人的回答最令我感难忘。
他说,如果这世上真有什么东西可以万古长存的,那唯有书了。
沧海终究会消失,桑田亦没有长存,再浩荡的`江河也有销声匿迹的那天。更别提如此渺小的我们了。
但是,书却能战胜这么多强大的事物,即便是几千年的历史变更都未能让它消失,反而是愈发历久弥新了。
可见书之永恒这一说并不是无道理可言。
有人说:灵魂和身体,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人,足不出户却可以阅尽世间百态,看清人心浮华。只因,一本本好书,就是一个个完整的世界。里面包罗万象,无一不有。我们只需静下心来,就可以贪婪地汲取。这该是多大的幸运啊!
只可惜,明白这份幸运的人并不是很多,但也可幸,明白的人也不少。
可能,你早已忘记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看书的。可能是年少时,过于无聊,突发兴致偶尔所致。也可能是幸运之人推荐,你一时好奇,从此越陷越深。
不论哪一种,我均为你感到欣喜,因为我们如此幸运,如此鲜活。在这一个个世界中,学到文化,找到共鸣,这何其不是一种乐趣?
一书一世界,一字一灵魂。书之所至,心之所往。拥有一本好书,拥有一份喜悦。
关于读书的随笔 14喜欢读书是我学生喜欢读书是我学生时代的一大“嗜好”,徜佯在书的世界里,真的让人有一种忘我的感觉。成家之后喜欢读的书由一些哲理书、励志书,转为一些家教之类的书,从家教一类的书中我知道了阅读对于孩子的重要,因此我常常和儿子同读一本书,并和他交流一些他容易懂的感受,对于阅读的情有独钟也影响到我教学中,尽管我是一名数学教师,但我经常提倡孩子们多读书,开阔自己的视野。
对于读书我觉的首先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读书观。读书的目的是促进自己专业的发展,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有效地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有了这样的思想,便了有读书的动力。其次,围绕自己的专业发展去读书。如今我们特别强调实施新课程改革,在这样大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必须多方面地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从而把握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和实质,这是有效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大前提。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自从走上了三尺讲台之后,由于这职业的原因,我更加喜欢看书、看报,并逐渐对教育书刊有所涉猎,其中我最喜欢《小学数学教师》。
关于读书的随笔 15关于读书的名言太多太多了,对教师来说,读书,并且在读书的同时进行实践研究、反思和写作,才是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并进而促进教师人生发展和生命成长的最好的途径。
一、首先明确读书活动的意义
1、教师要充实自己,必须读书。教师是新课改新教材的执行者,如果教师整体素质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势必会影响新课改的'深入贯彻落实,也势必会影响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因此,教师作为学校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必须加强自身学习,并努力将学习与教学工作联系起来,不仅要有一桶水,还要使自己的知识成为一条永不干涸的小溪,永不断流的活水。
2、教师专业发展自己,必须读书。教师要获得自身的发展,必须依赖学习这一行为,以提高自身专业的素养,从而推动自己的专业发展,实现自己的积极主体价值,专业阅读必不可少,文学滋养尤为重要。
二、其次我们必须明确读书活动的目的
读书,能够改变教师人生匮乏、贫弱、苍白的状态
读书,能够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性,“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书,能够使教师不断增长职业智慧,充满着创造的快乐。
读书,能够彻底改变教师孤独、麻木、灰色的人生状态,消除“职业倦当。
读书,能够丰富教师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