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随笔

时间:2025-05-25 23:18:53
教师教育随笔集锦15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对随笔应该都不陌生吧?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经典的随笔都有哪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教育随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师教育随笔1

笑笑是个很帅气的小男孩,刚走进我们班时,情绪非常不稳定,爱哭爱闹,经常在地上打滚。活动中发现云霄与同龄的孩子在行为语言等方面有明显差别,于是我走进了他的家,和家长进行了沟通,孩子家长非常重视,并主动带孩子到医院检查,孩子的语言发育迟缓,孩子需要定期做康复训练。为了减轻家长的'负担,帮助减免了刘云霄入园费用,和申请了贫困补助。每次入园时我会主动打招呼,会和孩子简单交流他感兴趣的话题,拉着她的小手和其他伙伴玩耍。

记得在一次户外活动,幼儿自由组合进行运球比赛。可能每组都想得冠军,哪一组都不想让笑笑成为他们的组员,笑笑被冷落到了一边。于是我告诉孩子们,拿不拿冠军并不重要,朋友之间互相帮助能共同完成任务才是最开心的事,并且笑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这次任务。笑笑听后没能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但他使劲点点头告诉同伴我能行。孩子们接纳了笑笑并主动邀请笑笑到他们队里来。活动中孩子们都为笑笑加油助威,能力强的孩子也会主动告诉笑笑怎样把球又快又稳地运到终点。在孩子们的帮助下笑笑顺利完成任务,虽然没有拿冠军,但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

经常得到同伴帮助的笑笑,现在能听懂简单的日常会话,也能和同伴分享有趣的事情,特别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享受活动中带来的快乐,看到云霄的进步老师特别的高兴。教育定位应立足孩子本身,教师应该注重每个孩子的发展规律,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得到进步。

教师教育随笔2

为了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每个学期,我们幼儿园里都要组织教师进行讲课比赛,讲课内容由教师自选,今天讲课的老师需要用到我们大班的孩子,由于对孩子不熟悉,就询问了一下孩子们的情况,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正当我们交谈时,克凡小朋友挤了过来:“老师,我也想跟他们一起去做游戏。”说实话,遇到这样一些公开的活动,我们老师也都喜欢找一些平时表现比较不错的孩子,一来上课效果比较好,二来避免出现一些状况。克凡小朋友属于平时上课坐不住,揪揪这个,踢踢那个,回答问题有时答非所问,因此,象今天这样的活动,自然也不想让他去参加,于是,我有些敷衍地对他说:“克凡,今天王老师只能带这12个小朋友去,等下午吕老师做游戏时一定带你,好吗?”“我就想跟他们一起去。”克凡很不情愿。这时,快嘴的大弘从站好的队伍里走了出来,用手指着克凡大声说,“就不要你去,你就是个大笨瓜。”我赶忙上前制止,“大弘,不可以这样说小朋友,这样不礼貌。”“本来就是嘛,他上课老是乱动,也不会回答问题,还老是惹事,他老是惹老师生气。”一席话,让我陷入了两难。“没事的,吕老师,我今天就带上克凡小朋友,我觉得克凡小朋友很可爱,他一定会认真听明白老师的'要求,跟小朋友一起做游戏的,是吧,克凡。”“嗯,我会的。”一脸期待的克凡,肯定地点着头。

克凡高兴地跟着王老师走了,大弘的话却一直在耳边回响,为什么孩子们会有这样的想法,我反思着自己平时的行为,我虽然没有歧视克凡,但平时的言谈、语气中肯定流露出了一些信息,让这些敏感的孩子们觉察到了老师的态度。这让我想起了头一天的绘画活动――我的理想,多数孩子都画出了自己想象的画面,当克凡拿着涂得乱七八糟的画让我看时,我只扫了一眼就随口说,“还不错,放那吧。”(因为对克凡来讲,能坐下来画就已经很不错了。)现在想来,类似的言行,显然影响到了孩子们,今后我还真得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从老师这个源头开始清理。

教师教育随笔3

眨眼间寒假结束,新的学期就开始了,孩子们的表现真的非常棒,简直是出乎我的意料,本以为孩子们会像以前新学期开学时一样,哭哭啼啼的,没想到,我面前的孩子都是那么的淡定,还会有礼貌的和我说早上好,孩子们真的长大了。在自主游戏的时候,我看着孩子们,他们会和自己的伙伴一起讨论自己过年的`时候去哪里玩了,自己过年的时候收到的红包和自己的新年礼物。看着孩子们在那畅聊,我真的不忍心打扰他们……

在上课的时候,突然发现沃浩挺这个小朋友隔5分钟就去上厕所,我觉得很好奇孩子怎么可能会隔5分钟就会有小便呢?后来我跟随着孩子来到了厕所,还是是尿了,可是尿的并不是很多。后来和家长进行了交谈,家长说孩子在家根本没有这回事啊,孩子在家小便很正常。第二天又关注到了这个孩子,这孩子一样不管是在是在游戏的时候还是在上课的时候,还是在吃饭的时候都很会小便,时不时的就会去小便。起初我只是认为孩子在家呆的时间长了还没有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但是一天中午我在管孩子午餐的时候孩子突然和我说老师我眼睛里有眼泪,起初我以为是那个孩子在欺负他,我问了他们桌的孩子都没有人欺负他,我问了孩子孩子不肯说,我就叫孩子擦掉眼泪告诉孩子不要哭。孩子回到了座位继续吃饭。我就去看了旁边的孩子,突然孩子又叫了我:“老师我有眼泪水”,我觉得很奇怪,我就把孩子叫道了旁边,我问孩子,你是怎么了为什么会流眼泪水,是哪个小朋友欺负你了吗?孩子摇摇头说:“小朋友没有欺负我。”我接着问孩子那是不是想回家了。孩子继续摇摇头。那你是怎么了呢?孩子含着眼泪告诉我:“妈妈说我在幼儿园不听话,妈妈不喜欢我。”我听着,我又问孩子:“妈妈经常在家这样说你的吗?”孩子点点头说:“妈妈经常说我在幼儿园里面不乖。”后来我安慰孩子叫孩子去吃饭,告诉孩子只要你在幼儿园里乖乖的妈妈肯定会表扬你的。孩子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不管我怎么劝孩子孩子还是在那默默地流泪,只要孩子一静下来孩子就会想起妈妈说得话,孩子就会流泪。

我想孩子是不是的上厕所,是不是的流泪都和妈妈经常说孩子在幼儿园不乖有关,孩子心理有太多的压力。这个孩子身上承受着一些这个年龄段孩子不乖承受的压力。我把这件事也告诉了孩子的家长,告诉孩子的家长不能在家一味的批评孩子,孩子更多时候需要我们家长去表扬孩子,有的时候孩子做错了是该批评,但是每天都对孩子说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不乖,像这个孩子内心存在着太多的压力,家长又是不是的给他压力,孩子在静下来得时候就会经常想着想着,多想了孩子内心就会有阴影了。所以,作为老师的我们,我会对孩子多加的鼓励,和家长配合一起让孩子健康快乐的生活下去。

教师教育随笔4

在刚刚开学的几个星期,我们在美工区投放了橡皮泥,刚开始的时候幼儿还不知道应该怎么玩橡皮泥,但是他们对玩橡皮泥的兴趣却很高。这一天周帅含来到了美工区,他拿起了橡皮泥只是胡乱的拿起来在手里摆弄,又过了一会他开始没有兴趣了,看看人家玩的,又捏捏自己的橡皮泥,他捏了一点点的橡皮泥就往人家那里一扔,又捏了一点点的橡皮泥往地上一扔,而他好像也从中找到了乐趣一般,很有劲的乱扔着。见到这般情景,我马上走了过去,对着他旁边的一个小朋友说:“韩心怡,我听到好像有人在哭哎, ……此处隐藏7289个字……使用辅助材料,并能通过分工、合作完成一件有场景、有情节、较为复杂的高质量作品。

因此,我们在第一次活动后尝试调整,先小范围地混龄——一个小班、一个中班、一个大班混合,让孩子们事先熟悉另外两个班级的孩子。活动前,三个班的老师各自在本班向幼儿交代今天活动的内容,让幼儿有心理准备。小班的老师告诉幼儿,和哥哥姐姐玩,要征求哥哥姐姐的建议。中班的老师告诉幼儿,多爱护自己的小弟弟和小妹妹,可以和哥哥姐姐一起玩,但要学会爱惜别人的作品。大班的老师告诉幼儿,自己是幼儿园里的大哥哥和大姐姐了,要主动和弟弟妹妹玩,多包容他们。

教师教育随笔14

幼儿园组织教师开展了“自制晨间活动玩具比赛”活动,由此,我们班新增了不少自制的晨间活动玩具,如纸球、小手爬、小飞盘、毛毛虫、竹马、小推车等。开始,孩子们用这些玩具开展晨间活动,玩得挺开心。可没过多久,我发现很多孩子宁可结伴闲聊,也没有兴趣玩了。

在活动室,我让孩子们说说自己最喜欢玩的玩具。结果大多数孩子说喜欢玩大型玩具,还有部分孩子说喜欢玩攀爬墙,几乎没有孩子说喜欢玩我们精心制作的那些玩具。我细细地观察并深深地思考着,就这样,自制晨间活动玩具大“变身”开始了。

在一周时间里,我们每天只投放一种自制玩具并要求孩子们比一比谁的玩法多。一听说比赛,孩子们都来劲了,大家使出浑身解数,努力想出与别人不一样的玩法。最终大家总结出了自制玩具的.多种玩法。如“小手爬”可以摆在地上当“小跳花”,让大家一个一个轮流跳过去,还可以当“过河跳板”,即取两个“小手爬”交替着从另一个上面跳过去,轮番跳上“跳板”过“河”,也可作为抛接材料,让两组孩子面对面抛接着玩。对“毛毛虫”,孩子们原本只会拉着跑或抱在怀中玩,现在大家想出了很多玩法,如将“毛毛虫”摆成一条弯弯曲曲的“长龙”,孩子们轮流从“长龙”的弯曲处跳过去。“小飞盘”是用布、线和稻草盘绕而成的,以往孩子们通常的玩法就是抛接着玩,现在孩子想到可以放在地上滚或顶在头上跑,甚至可以放在背上或身体的其他部位跑。“小推车”可以变成“小拖车”,也可以变成“小桥”或“小沟沟”。“小竹马”则从骑着玩变成了可当作拐棍拄着走路,可当作木枪扛在肩上,甚至还被摆放在地上拼成了多种图形。孩子们在“竹马”拼成的三角形、正方形、梯形里跳来跳去,开心极了。

在“一物多玩”的基础上,孩子们还将多种自制玩具组合起来玩,想出了“背物过河”“撑杆跳高”“推车过桥”等玩法。我们看到,孩子们背驮“小飞盘”,脚踩“小手爬”,小心翼翼地在“过河”;骑着“竹马”在高度为30厘米的竹梯上跳跃;推着“小推车”在“平衡桥”上快跑……那种新鲜感让孩子们兴奋不已,孩子们充分享受到了挑战成功的喜悦。

不仅如此,孩子们还利用自制玩具开展角色游戏。有时候,孩子们手握“小飞盘”,变成了“蜡笔小新”,与“妈妈”沿着圆形跑道开展起赛车活动来;有时候,孩子们扛着“竹马”变成了“小老鼠杰克”,与“表兄”一起在方形的“餐桌”上散起步来;有时候,孩子们把“毛毛虫”缠绕在头上,变成了“灰太狼”与“小羊”在“羊村”里追逐嬉闹;有时候,孩子们把“竹马”当成牵引盲人的拐杖,两人一前一后牵着“竹马”过小桥、跨小沟……不同的角色身份带给孩子们不同的情感和运动体验,孩子们享受到了无穷的乐趣。

自制玩具“变身”的过程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还要主动观察、分析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掌握幼儿对活动材料的喜好程度,引导幼儿探索新玩法,以充分、有效地发挥活动材料的价值,最终让孩子们的活动变得丰富多彩、趣味无穷。

教师教育随笔15

小朋友们非常喜欢活动区的游戏,尤其是其中的角色游戏,我认为,角色游戏,反应的是孩子们最真实、最本真的游戏状态,所以,我在小朋友们进行角色游戏的时候,都会细心地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不仅有趣,而且会很有收获。

游戏开始十多分钟,点心店里传来了两个孩子的争论声。“没有,真的没有。”“有的,你看这儿就有胡萝卜。”“没有,你看菜单上没有胡萝卜面。”“可是你明明有胡萝卜啊,为什么不肯卖。”“可是菜单上没有啊。你看看真的没有。”

原来是两个孩子为了一碗“胡萝卜面”争论了起来。小顾客想买一碗胡萝卜面,收银员告诉她没有,小顾客不服气,指着储物架上一篮子的胡萝卜提示收银员“这儿有。”而收银员坚守自己的“原则”,只要是菜单上有的都能买,反之只要是菜单上没有的就不能买。小顾客非常纳闷,虽然菜单上没有,但确实有胡萝卜,为什么还不肯卖呢?对此我也感到非常的奇怪,于是介入了两人中间,对小顾客说:“你先不要着急,我们一起问问收银员为什么有萝卜还不肯卖?”小顾客接受了我的提议,于是问了收银员,而收银员的回答非常简单:“因为菜单上没有,都不知道多少钱,怎么卖啊?”原来他不卖是有原因的。

从这样两段对话中,我们能够读到什么?

首先,进入中班后,孩子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仍然比较强,争论源自于各自的坚持,小顾客坚持着自己的需要——“我”要买胡萝卜面;而收银员也坚持着自己的“原则”——菜单上没有“我”不卖。他们的对话其目的不是解决问题,因为还没有解决问题的意识;他们的对话是为了不断重复和强调自己的需要和想法,这也从另一侧面说明了他们没有协商的意识。

其次,材料准备的'细节问题,是导致争论的间接因素。在《指南》和《纲要》中都强调了环境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它的作用既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潜移默化的。在两个孩子的争论中,我们不难发现,问题间接来自“环境”——墙上挂着的价目表和橱柜上成列的各种食品之间不对应,有的食品没有标上价格,使收银员不知道该如何出售。

价目表的制定明确标出了不同物品的价格,便于游戏中幼儿间的买卖,同时还渗透了点数和计算,对中班的幼儿来说,既有符合其发展水平的可操作的材料,又有拓展其经验和能力的材料。但同时也局限了孩子们的自主选择和决策,他们没有机会来随意组合套餐、没有机会来标定价格,久而久之,使他们在一种墨守成规的情境中游戏,所以导致当遇到价目表上没有的食品时,他们会束手无策。

这就提醒我们在给孩子们创设游戏环境、提供材料的时候,一定要给他们自主选择和决策的机会、权利,让他们习惯于自己选择和做出决定,以解决一些问题。

第三,孩子们缺乏解决问题的意识,以及基本的与人协商的方法。这时需要老师的介入,将他们的注意力从争论引导到想办法解决问题,再用自己的经验去影响幼儿,比如可以由收银员给胡萝卜定一个价格。游戏中,孩子们在老师的建议下参照其它蔬菜的价格自己给胡萝卜定价格。可见,对于这样一个问题,孩子们是有能力将这个问题解决得很好的。因此,在日常游戏的组织中,教师不要过早、过多介入游戏,有意识的让孩子们自己将问题暴露出来,并将解决问题的机会留给他们,逐渐萌发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与人协商的能力。

在角色游戏的指导中,给予幼儿的支持策略是多元的,有环境的、材料的、情境的、语言的,有时甚至需要多媒体。因此,我们不能拘泥于贯用的某一种或几种,而要根据游戏中的实际问题灵活运用,关键是不能剥夺幼儿的自主权。

《教师教育随笔集锦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