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脱贫故事(7篇)
我的脱贫故事15月3日星期四中雨
节后第二天,坐班车赶往扶贫帮扶地佛坪县大河坝镇沙坪村。驻村当天,先和村上干部交谈进一步了解村情,学习了驻村工作开始以来的所有文件,仔细翻看了前期驻村人员的工作记录,掌握了前期驻村帮扶工作情况和下一步重点帮扶内容。第一天到沙坪村,下着中雨,没法出门,最多的是和村支部曹书记交谈。
沙坪村全村6个村民小组,158户595人。该村自然条件差,人口居住分散,有农村低保对象17户52人。村上目前产业发展主要靠魔芋、天麻种植、生猪养殖和劳务输出。西汉高速修建时,村上1—5组住在山上的绝大部分农户,靠给高速路打工以及高速路带来的连带效应,纷纷在路边修起了楼房,因修建贷款等原因,大部分家庭主要劳力都选择外出打工,留在村上的大都是照顾小孩的妇女和老人。支书说,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帮助村上修订制定了规划,帮扶部门和各级领导都很重视,在政策和资金上有较大投入。用支书的话说‘感觉真的可以了,也不好再提更多的要求’。从这点看,我觉得各级各部门的帮扶工作确实有内容、有效果,也得到村干部和老百姓的认可和欢迎。最重要的,就是把规划和已实施的项目抓紧落实,不求多,求实际,求可行。
5月6日星期日晴天
沙坪村1—4组的农户大多沿着大黄公路两旁居住。大清早先去了沙坪一组梁清德家里,家中三口人,低保对象。梁的儿子外出打工,挣钱只能养活自己。梁的身体不好,干不了重活。在他家门口刚好遇到他用卫生纸捂着眼睛焦虑的站在门口,一问才知道是昨晚干活时铁丝刺伤了眼睛,我扒开他的手看了看,右眼睛红肿的很大,无法睁开,忙建议他赶紧去镇上医院消炎治疗,眼睛不敢马虎,眼睛有问题,以后连干小活都成问题了。下午再见他时,眼睛已包上纱布,神情也淡定了许多。农村劳动力好坏是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重要因素,身体好,能干活,基本生活变没问题,做的好的话,还可以有更多的收入,但是像梁清德,因修房劳累等因素导致身体差,盖房欠款也多,要尽快翻身确实困难,政府的救助就显得迫切和重要,当然,多保护身体是更重要的。
路边就是二组穆贵丽家,她今年66岁,老伴去世多年,儿子外出打工,和家中儿媳、两个孙女一起生活。穆贵丽是去年不慎摔跤,大腿骨折断。当时,儿媳怕影响自己干活和怕花钱,让婆婆就近简单看了看,导致目前骨头没扶正,拉下行动不便的后遗症。满脸愁容的穆贵丽见到我就开始絮叨着自己如何受伤,儿媳如何不管,本来还能做家务带孩子的她,如今却只能照顾自己了。在和穆贵丽交流中,她发愁最多的是腿如何才能尽快好起来,想去看病,家里既然找不到人陪伴。一年时间骨头都基本定型了,怎么办?我告诉她无论如何都要想办法去看一看,起码可以阻止病情的发展,有一份希望总是好的,何况新农合、民政上的医疗救助都可以解决医疗费用问题,自己负担的也不多。我觉得,转变思想观念很重要,有病及时看,不是花钱,其实是省钱。穆贵丽儿媳妇要是当时花点钱、费点时间把婆婆的腿治好了,如今婆婆既能做饭,又能看孩子做家务,真是利大于弊呀!
5月8日星期二阵雨
驻村一个多月来,虽然有点劳累,但心情还是比较好,思绪更显活跃,回到宿舍,心中想的还是白天那一件件的小事;躺在床上,脑海中浮现的还是那一张张淳朴的脸。既然睡不着,就把今天的活动和心得记录下来!
现在农村条件改善了,很多人都富裕起来了,但还是有部分家庭很贫困。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居住条件恶劣,家中鲜有像样的电器,而家庭成员上有老下有小,缺乏行之有效的增收途径和实力,抗风险能力极其脆弱。
今天,也许是经过雨水的滋润与洗涤,村民言语里少了点顾忌;也许是对我们冒雨前来做工作的作风表示认可,无论是在村民家中或是屋檐下,我们讲政策、送信息,村民们表现出极大的理解和热情;我们访民情、收集民意,村民们也很主动。虽然今天入户数量不多,但感受颇深。他们谈到了家园建设、谈到了救灾救济、谈到了发展种养,谈到了惠农政策的宣传……
这些都是村民的所思、所想、所盼。那淳朴的表情、质朴的语言、简朴的方式,都是以往我们听汇报、看介绍、读材料所无法得知的情况,这些问题都是现实问题。下一步,我要想方设法去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提高村委班子自身素质,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其次要从道路和水利项目建设上多渠道争取上级资金、政策的支持,争取早日硬化村道、解决村民饮水难问题。第三是要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活动,为村民创造一个舒适、卫生的居住环境。第四是要发动群众共同努力,利用本地资源优势,通过规模种植砂糖橘、软枝油茶、高脂松和养猪养鸡,使农民群众早日致富起来。
我的脱贫故事2自中央吹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号角以来,河口县积极响应,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和斗志,全方位、多角度、高效率、立体化地做好脱贫攻坚宣传,全面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共谋民生新福祉。
妙用理论宣讲平台,强化脱贫攻坚思想引领。充分运用各级理论中心组学习、“河口讲坛”活动、“大宣讲”活动、“全国建小康 河口怎么干”大讨论活动、“道德讲堂”、“理论专题宣讲”等宣讲平台,把脱贫攻坚理论宣讲与学习宣传省第十次、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州第八次、州委八届二次全会等会议精神结合起来,与深入贯彻县第十二次、县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等会议精神紧密结合起来,把脱贫攻坚政策理论列为重点宣讲对象,选调政治素质强、政策理论水平高、有演讲能力的领导干部、理论工作者、党校老师、“明白人”、“带头人”以及乡土能人采取“课堂+互动提问+体验”的方式,开展脱贫攻坚专题宣讲,重点宣讲脱贫攻坚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政策措施,为困难群众打下强心针,让脱贫精神先立起来、强起来、富起来,一扫群众“等靠要”思想。自20xx年8月中旬以来,河口县开展多渠道发热脱贫攻坚相关宣讲共100余场,近9000人受熏陶。
巧用新闻宣传平台,强化脱贫攻坚氛围营造。充分利用报纸、电视、手机报、网站、等媒体平台,多形式、多角度、持续不断地宣传好县委、县政府《关于实施“七个一批”精准扶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宣传好扶贫开发的意义、相关政策、扶贫开发重大活动和重点工作、扶贫先进典型、成功经验、良好做法,进一步扩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影响力和知晓度。在主要交通干道、车站、主城区等人群聚集地悬挂固定宣传广告标语牌,组织县内的LED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宣传标语。各乡镇、农场及贫困村,包括村委会、自然村利用各种宣传阵地,以宣传栏、黑板报等载体向辖区群众宣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内容,营造全社会关注和党员干部群众支持的浓厚氛围,有效凝聚脱贫攻坚向心力。拍摄南溪镇南溪村党总支书记何强、瑶山乡八角村党总支书记杨朝芬等先进典型专题片10余期,在河口电视台、河口新闻网、河口党建网广泛宣传推广,以身边人身边事为榜样,引导群众在自力更生、奋力脱贫的伟大实践中“主动干” ……此处隐藏2173个字……种植青贮玉米,我回单位找领导想办法,领导为支持我们驻村工作队工作,组织旗委宣传部全体党员进行了一次捐助行动。筹得的8000余元钱全部买来青贮种子,分给那些买不起种子的贫困户,而且我们还结合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来到村里开展了“送温暖帮春耕”活动,邀请农牧业专家为他们进行培训指导。现在一看,这些付出已然得到回报,也希望到秋收时可以看到更为丰盛的成果。
还记得我刚到村里时,很多村民不看好我这个“城里”来的“第一书记”,大家都以为我也就是来走走形式、摆摆样子的,哪天“碰壁”了,三分热情就没了。为了改变嘎查群众对我的这些看法,我积极主动跟老百姓谈心、聊想法,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设身处地为老百姓办事,经过3个多月的工作、生活,现在老百姓遇到什么困难,或是有什么想法都会跟我说,只要我能帮上忙的都会尽力去做,尽力去协调。记得,有一天嘎查“两委”班子来找我,说是旗里让有条件的嘎查发展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问我咱们嘎查整点什么经济好,我与“两委”班子商讨研究打算栽10亩林果树,但是,问题接踵而来种植果树区既没有井,又不通电,土地又是沙质不保水,严重影响果树的成长。这时嘎查乌书记向我会意的笑了,我也立刻懂了他的想法。我拿起手机给单位的领导打电话说明情况,并与电力公司认真沟通协调后,筹资1.8万元,为林果地通上10千伏的生产用电,解决了果树地浇水难的问题。
为了心中的这份信仰,肩上的这份责任,为了脚下的这片土地,百姓的这份信任,今后我将继续全力以赴与贫困群众一起走上一道光明的小康路。
我的脱贫故事6挂起红来,放鞭炮。5月5日,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金滩乡的贫困户迎来了一件喜庆事,他们将和金滩乡“能人议事”大会的“能人”签订带动脱贫的认领协议,“能人”们也作出承诺通过用工、分红等形式带领大家脱贫致富,现场还对积极脱贫的贫困户和精准扶贫带头人颁发了奖章。
身上挂着红绸缎,手里捧着“金滩乡精准扶贫脱贫五星劳动户”的奖章,马秀清不禁展开了笑颜。金滩乡党委书记靳有元告诉记者,马秀清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在去年就已经脱了贫。
马秀清的丈夫因为胃癌,在20xx年去世了。之后马秀清没有改嫁,自己独自带着两个孩子生活。去年拿到产业入户资金后,马秀清收购了6头牛来养殖,去年就挣了六千多元钱。今年,她买了10头牛,等到牛出栏的时候,会有个不错的收入。
马秀清主动发展产业致富脱贫,为身边的贫困户带好了头、树了榜样。为此金滩乡按照“五星级文明户”中“五星”的评定标准,对马秀清给予了500元的奖励。像马秀清一样受到金滩乡政府鼓励的共有9户。
马秀清脱贫后,她所享受的扶持政策将不会发生改变。除了自己的产业,今年和“能人”签订了协议后,马秀清还可以领到不低于1500元的分红,而且他的大儿子可以到“能人”的合作社里打工。
“现在,我们金滩乡的贫困户,家家都有了稳定的收入。9个村共223户贫困户中,有一部分受聘各村的保洁员、生态管护员,长期在‘能人’的合作社务工的有七八十个人,还有29户是低保兜底。产业入户资金正在发挥效益。”在靳有元看来,现在金滩乡贫困户,家家有不低于5000元的收入。
“今年金滩乡要打赢脱贫攻坚战,还要看能人议事会如何发力。”靳有元说道。为了发挥好能人议事会的'作用,金滩乡决定从今年的200万元发展资金中拿出100万元,交给能人议事会支配,充分发挥这些能人“会挣钱、能挣钱”的优势,在发展壮大小实体、小产业的同时,为金滩乡精准扶贫工作再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能人议事会保证将用1年的时间,让100万元的本金产生80万元的利润,并全部交由乡政府用于脱贫攻坚。但是这份承诺却让靳有元觉得有些“不靠谱”。“一年下来100万元怎么可能会有80万元的利润。”能人议事大会会长张金元的解释打消了靳有元的顾虑。
“我们将通过1:5比例撬动银行扶贫贷款500万元,发放给4家有实力能产生效益、有能力承担风险的优秀企业进行发展,而这4家企业承诺无论盈亏都将按照16%的比例给能人议事会返还利润,并层层签订了资金使用管理合同。”张金元说。针对这80万元的利润,金滩乡党委也有了自己的计划。
金滩乡通过成立能人议事会,在充分激发社会活力、借助社会组织力量推进金滩乡党委政府工作的同时,探索形成了一种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四跟四走”脱贫模式,将金滩乡的脱贫攻坚推向了“2.0T”的快车道,脱贫步伐、脱贫质量将会随之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我的脱贫故事7我叫曹正,是贵州省开阳县第一中学高三16班的学生。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都因病突然去世了,只留下我一个人。幸好有奶奶和幺爸,他们一直陪伴着我,每天送我上学,给我做饭,让我感觉自己还是一个有家的孩子。
我家住在贵州省开阳县鱼上村敖霄洞组,距离县城大约有9公里的路程。爷爷去世得早,家里就只能靠奶奶和幺爸支撑,日子过得紧张又艰辛。看着他们每天那么辛苦,我多次出现“不愿读书了,去外面打工赚钱养家”的想法,但是奶奶和幺爸无时无刻不在鼓励我,让我难以启齿。
记得有一年夏天,下了很大的雨,家里的老房子破旧不堪,幺爸就找奶奶商量,因怕发生危险,准备找人把房子拆了,但奶奶认为房子是我爸爸妈妈留给我唯一的念想,不愿拆除。就在我们一筹莫展的时候,有几个叔叔阿姨来到我们家,他们和奶奶、幺爸聊了很久,不知道说了些什么,临走的时候,一个叔叔把我叫了过去,抚摸着我的头说,“孩子,没事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你一定要坚强,好好学习。”边说还边往我的包里放了几百块钱。
后来,我听幺爸说,那是扶贫干部,专门来了解我的情况,来帮助我们家的。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什么叫帮扶干部,只知道,我被国家纳入了特困供养,国家给我买了医疗保险,每月还有1千多元的补助,学校不但给我免了学杂费,每年还有助学金。村里面给我发了生猪由奶奶饲养,还有大棚蔬菜分红、服装厂分红,我一个人每年的收入都有一万多元。还有好多好心的叔叔阿姨隔三差五就来看我,给我买新书包、新衣服和新鞋子。看着自己也可以像其他小朋友一样,穿着新衣服,背着新书包上学,心里开心极了。
有一天放学回家,我看见有几个人在我家老房子前比划着什么,心里一下子紧张起来,奶奶说过,那是爸爸妈妈留给我唯一的东西,我害怕真的被拆了。跑过去一看,才知道是村里面的帮扶干部商量着要免费帮我重建新房。从拆老房子到建新房子,每一个安排,村里面的叔叔阿姨都会和幺爸细细商量。记得有一天,我放学回到家,奶奶就把我拉到一幢崭新的房子面前,她流着泪给我说:“孩子,你有自己的新房子了,一定要记得是国家给了我们这样的好日子。”
时间过得很快,今年,我已经是一名高三的学生了,我和我的同学们都在积极备战高考,我已经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学习,长大了也要像今天帮助我的老师和叔叔阿姨一样,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把这份感恩延续下去。一次班会课上,老师说了一句话让我深深铭记:“心若向阳,何惧忧伤。”是的,我们国家有这么好的政策,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只要我们的内心充满阳光,没有什么困难是战胜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