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的故事

时间:2025-08-12 07:52:36
孔融让梨的故事合集15篇

孔融让梨的故事合集15篇

孔融让梨的故事1

今天,我读了一篇故事,名叫《孔融让梨》,我读后很有感触。这个故事说的是:东汉鲁国,有个叫孔融的小男孩。他非常聪明,也很懂事。在他四岁时,有一次,爸爸拿回来一袋梨,给孩子们吃。爸爸让孔融来分梨,孔融把最大的给了爷爷奶奶,把比较大的给爸爸妈妈,把其他的给了哥哥弟弟,而把最小的给了自己。大家都夸他懂事。

看到这里,我的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一个仅有四岁的小孩竟那么懂事!想到这儿,我的脸上一阵发烧,不禁惭愧不已:我和他竟形成天壤之别!怎么回事?听我慢慢道来。

我天生喜欢读书,我家也正好在少儿图书馆附近,我便有事没事就到图书馆借书,但我一般喜欢有人和我一起去。去年有一次,我急着要去借书,便缠着爷爷跟我去,但爷爷因为在烧开水,而且弟弟一人在家,需要有人照顾,所以爷爷烧完开水就要去照顾弟弟。但我却不懂事,一个劲地缠着爷爷。爷爷非常生气,批评了我,我还不服气,也小声嘀咕了几句。唉,现在想起来多后悔啊!爷爷是多么疼爱我啊,我却那么不尊重他老人家。再看看人家孔融,人家四岁就懂得尊老爱幼,我十岁了还那么不懂事,惭愧啊惭愧。

尊老爱幼,是多么伟大的美德啊!它能让每个人都对你刮目相看,快学会这一种美德吧!这样才会让你的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让你的生命更加有滋有味。

孔融让梨的故事2

孔融的父亲拿一些梨给孩子们吃,让孔融先挑,孔融却挑了一个最小的。父亲问他为什么拿最小的,孔融回答,自己最小,所以应该吃小的,大的给哥哥吃。这故事被用作儿童教育的好教材,成为千古美谈,它美就美在孔融小小年纪便有如此谦让风格。

孔融(153~208),东汉文学家。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灵帝时,辟司徒杨赐府。中平初(185),举高第,为侍御史。后辟司空府为僚属,拜中军候,迁虎贲中郎将。后因忤董卓,转为议郎,出至黄巾军最盛的青州北海郡为相。兴平二年(195)领青州刺史。曹操迁献帝都许昌,征孔融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因不满曹操雄诈,被奏免官。后复拜太中大夫,退居闲职,好士待客,座上客满,奖掖推荐,声望甚高。终为曹操所忌,下狱弃市。

孔融著有,《隋书经籍志》载《孔融集》9卷,已散佚。通行本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孔少府集》1卷。孔融文又见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汉文》,其诗又见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全汉诗》。

孔融让梨的故事3

今天,我读完了《中华美德故事》这本书,觉得其中《孔融让梨》的故事,对我启发教育特别深。

这篇故事主要讲的是在春秋鲁国,一名叫孔融的小孩既聪明又懂事。有一天,母亲端上一盘梨子,母亲叫孔融及七个兄弟挑梨,弟弟

先挑走了一个最大的梨,但是孔融却拿了一个最小的梨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剩下的大梨就给哥哥们好、吃吧。”父亲又问:“那弟弟比你小啊?”孔融说:“因为我是他哥哥,弟弟比我小,所以我应该给他大的。”读到这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故事中,孔融的一举一动,再加上那惊人巧妙的回答深深的吸引了我,从这可以看出他格外的懂事,礼貌,实在令人印象深刻语句中,洋溢这可贵的最老爱幼的高尚品质,蕴藏着一种谦让的美德。孔融很小就有这种谦让的精神,这种传统美德已经在世界上流传了千百年,孔融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

想想自己,我感到十分惭愧。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放生过这样一件事,在我七岁的时候,有一天,妹妹正津津有味在吃着鲜美的桃子,我看了看盘子里的桃子又看了看她。天哪!只剩最后一只桃子了呀!我立即从她手中抢了过来。妹妹突然用眼角瞪了我一眼,然后急忙跑够来跟我抢。这是惊动了妈妈,她来到我的面前,狠狠的骂了我一句,说:“媛媛,每桃子了,我可以帮你买呀”我骄傲的说:“就不。”妈妈立刻拿出了家法‘鸡毛掸子’打了我一顿。

现在想起这件事,我后悔莫及,我真对不起妈妈,自己没有做到先人后己尊老爱有的责任,心里还埋怨妈妈。

我终于明白:我们首先要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我们还要尊敬师长,以礼貌待人。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事情值得我们去做。比如:在公交车上,给老奶奶让座;在吃东西是,我们可以先让晚辈……还有玉树地震中,有很多人失去父母,有很多人受伤……我们都可以伸出温暖的手,安慰他们,帮助他们,是他们都感受到温暖……

我决定做个小孔融,让大家看看我的本领!

孔融让梨的故事4

一、活动目标。

1、通过理解故事内容,懂得谦让的道理。

2、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二、活动准备。

食物两个梨子,动画视频,ppt课件。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新课。

导语:老师这里有两个梨,如果让你们选择,你会选哪一个,为什么?(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挑梨子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老师完整讲述故事。

提问:故事的名称叫什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3、结合图片,讲述故事。

(1)教师一边讲述边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前半段内容。

提问:故事中的小男孩叫什么名字?他几岁了?他有几个兄弟?他是最小的吗,为什么?

(2)结合图片完整的讲述故事的后半段内容。

提问:家里吃梨的时候,孔融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梨子?爸爸是怎么问孔融的,孔融是怎么说的?

提问:爸爸又是怎么问孔融的,孔融又是怎么说的?

提问:爸爸是怎么夸孔融的?(好孩子,好孩子,你真是个好孩子。)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孔融吗,为什么?

小结:孔融能让着哥哥又能让着弟弟他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4、完整观看《孔融让梨》视频。

5、创设情景,情感迁移。

提问:平时你认为谦让的事情有哪些呢?

提问:小妹妹喜欢你的玩具,你会怎么做?

提问:如果你在公交车上,上来了一位小妹妹,又没有座位,你会怎么做?

总结:今天我们学了一个让梨的故事,懂得了谦让的道理,希望小朋友都能做到像今天这样能够谦让别人,关心别人。如果现在让你把梨送出去,会把梨送给谁?为什么?(幼儿自由说)。那么现在请小朋友们起立,我们一起把梨送给他们吧!(在音乐声中,带领幼儿走出教室。)

附故事:

从前,有一个四岁的男孩子叫孔融,他有五个哥哥,一个弟弟。有一天,家里吃梨,大家坐到一起来,哥哥先让孔融挑一个,孔融想了想,到底要挑哪一个梨呢,于是他就拿了一个最小的梨子。爸爸看见了也觉得奇怪,就问孔融,这么多的.梨子,又让你先挑,你为什么不拿大的,不拿好的,偏偏拿一个最小的呢。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把大的让给哥哥吃。爸爸又问孔融,弟弟比你 ……此处隐藏2739个字……>孔融让梨的故事12

大家一定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吧:有一个名叫孔融的孩子,他有四个哥哥,一个弟弟,在分梨时,孔融拿了最小的那个,把大的留给了哥哥弟弟们。

我读完了这个故事,不禁想起了发生在我身上的事。 记得有一次,外面下着瓢泼大雨,就在雷声轰鸣,雨下的最猛烈的时候,放学的铃声敲响了,同学们走出教室排好路队,不一会儿,整个校园里便开满了五颜六色的小伞花。我班的几个同学没带雨伞,他们有的在走廊里焦急的来回踱步,有的已冲出走廊,雨水打在脸上顺着脸颊向下流…… 尤其是我的同桌王贝贝,书包都淋湿了,我见了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今天我向她借小尺她都不借给我,我要不要和她共伞呢?又转念一想,毕竟是同学嘛,应该互帮互助。

我不加思索,连忙冲过去,将伞举过他的头顶,他转头一看,十分惊讶,刷的一下脸红了,对我说:“谢谢你!”我什么话也没说,和他手拉着手,穿过倾盆大雨,将她送到公交车站,直到她乘上了回家的汽车,我这才走向我要回家的车站。这时候,雨渐渐地停了,太阳公公微微的露出了笑脸,我收起手中的雨伞,抖了抖上面的水珠,坐上了回家的班车。

坐在车上,我想了许多,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应该互相帮助,懂得谦让,这样我们才能生活在和睦的大家庭中,愉快的度过每一天!

孔融让梨的故事13

难得媛爸在家哄媛媛睡觉,

媛媛让媛爸给讲故事她才睡呢,

媛爸说,从前有个小女孩,她姓吕。

停,你就不会给孩子讲个别的。

媛爸:我不会讲啊,你给她讲好了。

给你书,照书上讲。

媛爸顺手一翻,翻到个孔融让梨的故事。

孔融小时候聪慧好学,才思迅速,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

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理解礼仪,父母亲十分爱好他。

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顺便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疲惫:我年事最小,应当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父亲听后非常惊喜。

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始终传播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导子女的好例子。

孔融小时候,不仅学习勤恳,而且擅长思考。父亲外出拜客老是带着他去。

10岁那年,他随父亲来到洛阳。正逢洛阳太守李膺大府内走。这时守门人忙把拉,问道:你是哪家小孩,到一边玩去!

孔融严正地答复说:请你们进去通报,山东孔融来访。

守门人见他郑重其事,也不知是什么来头?

笑着问:小公子,可有红贴?

孔融说:我家和你家主人间代来往,又有师生之谊,无需红贴,只管通报。

守门人怕慢待贵客,只好进去通报。这时李膺正和很多文人雅士交谈,听了通报,一时想不起这位孔融跟本人家庭是什么关联,只好哈哈:请进!小孔融兴冲冲走进大厅,一边向主人问候,一边拱手召唤各位来宾,立场不亢不卑。

李膺一边让座,一边端详着这位俊才少年,心里好生奇异:这小孩从未见过面,而他为何自称通家呢?

于是,李膺问道:小公子,你说咱们两家世代交情,我怎么想不起来啊!

孔融微笑着说:500年前孔子曾经问礼于老子,孔子姓孔,老子姓李,阐明孔、李两家500年就有师生之谊。

今你性李,我姓孔,也是师生关系,我们两家不是累世通家吗!

孔融语出惊人,在座客人无不暗暗称奇。太守李膺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小公子真神童也。

唯有太中大夫陈韪不认为然,冷冷地说:小时候聪明的人,长大后未必有作为。面对挑衅,孔融笑着说:这样说来,先生小时候必定很聪明。这一奇妙对答,弄得陈韪面红耳赤无言回对,暗暗坐在一旁赌气。孔融则目不斜视,装着大人样子容貌,不苟言笑地喝着茶,引得世人哈哈大笑。

讲完后,问媛媛,假如当初有一盘梨,有大中小,你拿那个?

媛媛:我拿小的。

那大的谁吃呢?

媛媛:妈妈吃大的。

那爸爸吃那个呢

媛媛:爸爸,吃中的。

孔融让梨的故事14

《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千古流传。今天,我翻开《神童点子故事》,看到了小孔融拿着梨送给爸爸的图片,我迫不及待地读起了《孔融让梨》故事。呵,孔融是一个非常有孝心的孩子!四岁的一天,爸爸从集市上买来了一些金黄的鸭梨,他让孔融先吃一个,可是孔融在篮子里挑了许久,却捡了一个最小的留给自己。原因是自己年纪小,应该吃小的。

读到这里,我才知道,“年纪小,应该吃小的”,说得太好了。以前,我总觉得,我是小孩子,应该多吃点。每次妈妈让我选吃的,我总会比了又比,选了又选,哪怕只大一点点,也是好的啊!上学期,我被评为“有孝心的好少年”单项奖,我逐步改正了自己的缺点。每一次餐桌上有什么好菜,我就先夹给妈妈,对她说:“妈妈,请吃!”每次中午学校发餐点时,我总是迫不及待地递给妈妈,对她说:“妈妈,你吃吧。”直到看着妈妈吃下,我才放心地离开。每天晚上,我总是把热水袋冲足电,交给妈妈,对妈妈说:“妈妈,请你捂脚。”

在姐姐十岁生日的宴会上,服务员端上了一大盘烤鸭。我拿起一块面,夹了一些鸭肉和葱,蘸了酱,把两头裹起,卷好。大家都眼巴巴地看着我。我想:你们可别以为我是个“馋嘴猫”,我可不是做给自己吃的!我放下筷子,用双手将烤鸭递给妈妈,大声地说:“妈妈,您吃!”在众目睽睽之下,妈妈接过我递给她的烤鸭,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一桌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都赞不绝口,说:“高梵晟真孝顺啊!”“我也要让我的孩子向高梵晟学习。”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看来,我都成为大家学习的“有孝心的好少年”的榜样了,我一定要做得更好!

现在,我才知道,孔融四岁时就懂得谦让,而我新年都九岁了,这么做也是完全应该的。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今后,我要用一颗善良的心去关心、爱护身边的每一个人,要做一个当代的小孔融。

孔融让梨的故事15

以前,我听妈妈讲过《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想必大家都已经耳熟能详了吧。今天,我又在书中读到了这个故事,也对孔融让梨有了新的见解。

这个故事讲的是孔融四岁时,有一天,他父亲的学生来看望老师,带来了一筐好吃的梨。孔融和他的几个哥哥一直盯着那筐梨。妈妈知道了他们的心思,妈妈说:“让孔融分梨。”

爸爸让分梨时,应该先洗手。他们洗完手之后,来到了爸爸那里,妈妈说:“在吃梨之前,是不是应该谢谢客人呀?”孩子们向客人作揖道谢。

孔融开始分梨了,他先拿了一个最大的梨送到父亲手里,又拿了一个大的梨送给了他的母亲,又拿了一个大梨送给了客人,又拿了几个大梨分给了几个哥哥。

最后,筐里只有两个梨了,一个大梨,一个小梨。可是还有一个哥哥没有梨,孔融毫不犹豫地把大梨给了哥哥,他拿起了最小的梨吃了起来。

爸爸问他:“为什么你拿最小的梨,大的都给别人呀?”孔融回答说:“因为我最小,理应吃最小的。”爸爸笑了。

爸爸的学生说:“小学弟才四岁,就懂得了谦让,以后必成大器。”

我们也要像孔融一样,从小要学会谦让、礼让。

《孔融让梨的故事合集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