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随笔:养成好习惯14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听说过随笔吧?有的可能还经常写随笔?随笔的创作非常随意,不需要有任何的负担,不需要华丽的辞藻,没有严密的结构,随心写。常见的随笔有哪些形式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育随笔:养成好习惯,欢迎大家分享。
教育随笔:养成好习惯1我们总说:‘’好的习惯终身受益。”那么如何培养孩子好的习惯呢?个人觉得应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在家里要有一个“怕”的长辈。我见过很多孩子,家长过于溺爱,天不怕地不怕,要星星家长不敢给月亮。问题是,家长的经济条件是有限的,养成了放纵习惯的孩子的欲求是无限的。当家长不能满足孩子的欲求时,这些“熊”孩子轻者打打闹闹,撒泼放赖;重的做出过激行为,有的甚至自残或者伤害亲人。所以,家长必须在孩子小的时候树立一个观念,当某个长辈说“不”的时候,孩子就必须停止自己的行为。小孩的可塑性非常强,只要家长有管教孩子的意识,这点不难做到。
二是孩子要学会承受挫折。我们经常从一些时事新闻中看到关于孩子不能承受哪怕是一点点批评而杀人或者自杀的恶劣案例。从深层挖掘根源,这些悲剧的发生不是因为孩子本身天生如此,主要是家长教育方式不当,让孩子没有经过“挫折”训练。其实,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是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家长有意为之,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不难培养。举个简单的例子,孩子看中某个东西要买,本来买给他无所谓,但是,可以先不同意买,让孩子的满足感延迟,同时获得挫折感。过几天,可以再给他买。要把握的原则就是:不立即满足孩子的愿望。
三是轻易不要打孩子。“打孩子”是最简单粗暴的教育孩子的方式,效果往往不佳。当然,我这里不是说打孩子一定是完全无效的。体罚这种手段,把握好时机,运用得当,是有教育效果的。时机怎么把握?首先在年龄上把握一个原则,宜小不宜大。小孩无理不听话,打他两下,往往可以起到教育效果;随着年龄增长,孩子的自尊心越来越强,是非观也逐渐确立,可以肯定地说,通过讲道理让他来改正错误一定比打他的效果要好。即便是非打不可,也一定是在说理的基础上,他接受的前提下才有效果。如果设定一个年龄界限,10岁以上的孩子一定不要打了,否则,打了孩子,一定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教育效果。
四是要维护老师的权威。最近和几个老师谈,他们普遍认为,不怕孩子不好教育,就怕家长随意干预教育。其实,绝大多数的老师师德是没有问题的,对教育规律的掌握也比大多数家长程度上深一些。但家长有两个极端,一种是对孩子不闻不问,一种是对孩子关注过甚。这两种态度都有问题,都会导致与老师的教育无法配合,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让孩子无所适从,不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家长正确的做法,是与老师多沟通,多和学校教育的步调保持一致。对于老师教育孩子的方式有意见或者建议,最好是私下沟通,千万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大放厥词。否则,老师在孩子面前没有权威,怎么能接受老师的教育呢?不接受老师的教育,又把孩子送到学校里来干什么呢?有的个别家长一方面与老师的教育唱反调,一方面在孩子出了问题的时候又出来指责学校老师的教育,这显然是不妥当的。
五是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虽然现在对于睡眠需要的时间和什么时候睡什么时间起有较大争议,但我个人的看法,早睡早起总比晚睡晚起要强。早起刷牙洗脸吃早餐,这些习惯必须从小时候就开始培养。
六是要让孩子学会制定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是一句空话。七是不能让孩子丢三落四。从幼儿园开始,书包需要孩子自己收拾。每天睡觉前一定要把第二天要带的东西放好,第二天起来拿着就能走。千万不要第二天要走的时候再收拾。否则,一定会丢三落四。丢三落四一旦成为习惯,事儿就麻烦了。比如现在有的学生参加高考竟然会忘了带身份证。你一定会诧异那么大的事儿为什么还会出失误。如果你深入调查下,肯定会发现,这些忘带身份证的孩子平时丢三落四,已经习惯了。
教育随笔:养成好习惯2一、背景
早上小朋友进班级,老师主动说:“浩浩,早上好!”浩浩像木头一样,纹丝不动,也不说话。浩浩妈妈就在一旁对他说:“浩浩,跟老师说早上好呀!”他还是不搭理老师,没有反应。经过几天观察,我发现浩浩每天上学、放学的时候都不会和老师说:“早上好!再见!”经过提醒也不说。
二、分析
在观察中,我发现在日常活动中,他与其他幼儿之间的交流、玩耍比较少。平时喜欢一个人坐着,早晨玩玩具也是在一旁看别的小朋友玩,自己不动。从这里可以看出他的性格比较内向,是个腼腆的孩子。缺乏主动性,胆小。
三、措施
1、多于他亲近,改善关系。因为浩浩是新生,对于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比较胆怯。教师应该多和他亲近,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
2、教师主动问好。教师每天主动的问好,是幼儿形成懂礼貌好习惯的榜样。所以老师、家长就是孩子的榜样,我们做到每天先和他问好。
3、多表扬,鼓励他开口说话。由于他胆子较小,不敢说话。老师发挥推波助澜的作用,让他主动说话。
4、家园合作。浩浩不和老师问好的问题,他家长也发现了。老师也主动和他家长沟通了解,知道浩浩在家是个活泼的孩子,一碰到不熟的人就不敢说话,变内向。了解这些后,也请家长帮忙让浩浩养成懂礼貌的孩子。
四、成效
通过与幼儿交流、鼓励等方法,在家园双方共同努力下,浩浩能够在老师家长的提醒下说:“早上好!再见!”这些礼貌用语了。在平时,也爱说话了,变活泼了,乐于参与到游戏中去。
这些细微的变化,都是巨大的进步,希望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浩浩能够摆脱老师家长的提醒,自己主动的问好,养成懂礼貌的好习惯。
教育随笔:养成好习惯3我们要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优良的品德,家长要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的感染和影响孩子。如,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家长先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等;要求孩子不挑食,家长自己在孩子面前饮食不要挑精拣肥;这样,对于善于模仿的孩子来说定是受益匪浅。
父母要转变观念,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立、自主精神、对待孩子的生活起居,坚持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如自己独立行走、独立进餐、独立就寝等。有时家长不要表现得太能干,有句老话说得好“懒惰母亲,勤快儿”,家长要有意识提供孩子锻炼的机会。
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不是一天就可以形成的,它需要有一个反复练习不断巩固提高的过程,一贯性主要表现在家庭中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和必要的规则。比如规定孩子起床、进餐、游戏、学习、看电视、睡觉的时间,开始孩子可能不习惯,有时遇上好看的动画片非要看下去,父母应坚持要求,不能退让,有的孩子因此会哭闹,家长可以不予理睬,进行冷处理,孩子感到哭也没用,慢慢也就接受了事实。所以,只有坚持要求,才能帮助孩子形成习惯,朝令夕改就难以如意。
一致性则 ……此处隐藏4997个字……玩不好。我把目光转向思宇和耀文问:“你们这样玩好吗?”他俩异口同声地说:“这样玩不好,我们以后再也不这样玩了。”我趁热打铁:“老师喜欢动脑筋的小朋友,可是在玩之前,小朋友应先想一想,这样玩好不好。” 通过这件事,我认为幼儿好动,辨别是非的能力差,简单的训斥对制止幼儿的出格行为未必能奏效,而如果采用讨论的方式,让更多的孩子发表意见,更能接近幼儿的思维水平,帮助他们明辨是非,以形成良好的习惯。
教育随笔:养成好习惯11作为大班的幼儿来说,大多数幼儿都有养成了一定的生活习惯,但是这些习惯并不是都是一些好的习惯,生活习惯的养成对于幼儿以后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引导他妈呢养成良好的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树立榜样意识
对于个别幼儿而言,他们可能自己是下意识的动作,是自己已经养成的习惯,一下子很难改掉。而通过榜样学习的方式,引导他们注意这些幼儿的行为,让他们有一个正面的参照,与自己的行为进行对比,大班的幼儿已经形成的分辨能力,自己有能力发现这件事情的错对,让他们自己发现错误,更加容易改正自己的错误,也没有伤了他们的自尊心。
二、适当的进行表扬
表扬与批评相比有效,幼儿都喜欢别人用肯定的语言来激励他们,用表扬、鼓励的语言,让幼儿感到自己是受到肯定的,在表扬他的过程中,别的幼儿也看在心里,也会跟着一起做,那他的行为都被别的幼儿看在眼里,他更愿意自己做好,就不会出现不好的习惯,这也是一种变相的督促。比如说我们班的罗志强是一个比较调皮的孩子,平时上课都不能很好的集中注意力,都会分心,与周围的幼儿说话或者做别的事情,但是今天他有段时间做的很好,我就表扬他,他马上做的更好了,这节课相对以前的课来说表现的不错。
三、确定规范,进行系统化教育
老师的要求也是非常重要的,老师不当的指导用语和不系统化的规范要求,可能也会导致幼儿不良习惯的发生。3~6岁幼儿是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期,由于幼儿的可塑性很大,他们的个性品德在形成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反复,所以教育内容应该做到系统化。教育内容的系统化,体现在各个方面,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对他们的引导也是不同,不能一概而论。老师的要求也不能一直改变,让幼儿形成一定的规则意识,要求不断改变的话,会让幼儿对规则产生不确定性,这样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是非常困难的。
四、尊重幼儿,让幼儿自己亲身参与
在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老师和家长强迫养成的情况,这是非常错误的事情,可能不良的习惯的养成就是不当的指导行为造成的。要尊重幼儿,养成一个好习惯,应该是要让孩子们觉得:这是我盼望的,我特别希望有这个好习惯,这对我的帮助很大,好习惯多了,我才是一个好孩子学生,可以多交朋友。
教育随笔:养成好习惯12“我认为成功起最大作用的因素,就是童年时养成的良好习惯。”这是一位伟人说的话。幼儿时期养成的习惯可以影响一生,因此,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今年开学,我接任了小班的教学任务,发现孩子临睡前把脱下的小鞋扔得满地都是,横七竖八,东倒西歪,还有的把鞋扔到其他小朋友的床下的。
当时,虽然看着不舒服,但我没有马上纠正,等待有利时机。起床了,小朋友们乱作一团,你穿了我的,我穿了你的,还有的左右脚的鞋子反着穿。等他们忙过一阵,我随即把小朋友们集合起来,把穿错鞋、穿反鞋的小朋友叫到身边,指着他们的鞋对小朋友们说:“你们看这个小朋友的鞋子是不是一双?是什么原因把鞋子穿错了?”有几个小朋友到跟前瞅了瞅笑了起来,就连穿错鞋的小朋友都笑了。“你们再看看这个小朋友的鞋头都歪倒一边去了,好像在闹意见呢,怎样才能让他们和好呢?”这时有的小朋友说,把鞋换过来,就是一对好朋友了。
于是我说,今后上床睡觉的时候都要把自己的鞋子摆在床前,左脚的放到左边,右脚的放到右边,让它们头朝外。这样,起床时就不会穿错,也不会穿反了。接着,我让一个小朋友做了一个示范。
自此,再没有出现过开始时的那种情况,有的小朋友回家还教给爸爸妈妈也这样放鞋。
“习惯成自然”。做老师的只要抓准时机并善于及时引导,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哪怕一个小小的生活细节,也会使他们举一反三,并对他们今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产生很深远的影响。
教育随笔:养成好习惯13习惯是什么?习惯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的,学生学习成绩的好与坏,不仅与学生的智力有关,更重要的是与学生的良好习惯有关。俗话说: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教给学生养成好习惯,因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决定一个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
然而在我们的班级里,有许多孩子存在着不讲卫生的不良习惯。特别是我们住校生,学校的节奏较快,部分同学由于懒惰,早上起床慢,又要整理内务,洗一把脸就往班里跑,忽略了我们宝贵的牙齿,希望我们老师要引起注意,拿起一面镜子照照自己的牙,再看看我们学生的牙齿,虽然牙病不会威胁我们的生命,但是他要闹气脾气来,就会影响我们的吃饭、学习和工作,老师们、同学们,行动起来吧!
西校孩子们不刷牙现象较严重,我建议校长一月开两节健康教育课,让学生了解牙齿的功能和正确刷牙的方法、保护牙齿的方法等,最后祝愿我们的孩子拥有健康漂亮的牙齿,灿烂美好的笑容。
刷牙要领要牢记:上牙从上往下刷,下牙从下往上刷,咬合面要来回刷,每个地方五六下,牙齿洁白人人夸!
教育随笔:养成好习惯14情况实录:
今天从游戏室回来时,突然听见有人对袁X说,“不可以这样做的。”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的我走了过去,想去询问具体情况,原来刚才袁X随地乱吐痰正好吐在前面小朋友的衣服上。
这种吐痰、吐口水现象随着人们对乱吐痰的危害认识,这种现象也不多了,为什么会在一个孩子的身上出现。为什么到了中班还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是无意识的行为还是习惯成自然,还是她根本不知道也不懂不能随地乱吐痰呢?
我利用休息时间找孩子谈话,我问她,“袁X,你平时有痰的时候都是吐在地上的吗?”“我在家里是吐在马桶里的,然后用水冲掉。”袁X回答说,“那如果你在外面有痰的话你会吐在哪里呢?”我继续问,“吐在花坛里。”孩子回答说,我又继续追问,“你看到家里谁有痰了也是吐在花坛里的?”“爷爷。”孩子回答我。“那有没有人告诉过你不能随地乱吐痰,妈妈跟你说过吗?”孩子摇摇头。
此时我才明白了,孩子是没有人告诉她文明习惯。于是我拿出了餐巾纸,告诉孩子,随地吐痰是一件很不文明的事情,而且也不讲卫生,痰应该吐在餐巾纸里包好后仍进垃圾桶,现在请你用餐巾纸把地上的痰擦掉,然后扔入垃圾桶,最后洗手。
对于孩子今天的行为,我分析:
第一,孩子是受到爷爷不良习惯的影响;
第二,当孩子也发生类似的事情的时候,没有人及时对他的行为进行制止,没有人告诉过孩子随地乱吐痰是一个不文明行为,因此孩子才会出现今天的行为。
其次今天让孩子自己把痰擦掉,目的其实是为了让孩子在自己动手的同时更加深刻的记住不能随地乱吐痰,痰应该包在餐巾纸里然后仍进垃圾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