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职场的故事
关于职场的故事1那年,我应邀去日本一家制造汽车的企业考察,当参观到制造板簧的工序时,一名操作工人钻错了孔。这事正巧被工长看到了,打电话找来设计人员,把情况跟设计人员说了。刚说完,设计人员便一口承认自己的设计有问题,说自己的设计应该想到这些问题才对。我是搞设计的,觉得这样成熟的工艺,又干了这么多年,干错了,应该属于操作工的失误,怎么把责任推到设计人员的头上呢?我正纳闷之际,工长已经叫停了这项工作,我感到奇怪,就问:“工作怎么说停就停了呢?”工长答:“设计有问题,就应该停。”
我一直很关心这件事,想知道日本人是怎么处理此事的。几天后,我又去那家企业,专门去看那套模具,没想到,模具已经重新改装过了,这次改装的模具,就算工人放错板簧也进不到模具里面去,彻底解决了工装问题。
在赞赏日本人效率的同时,我深感惭愧,在国内,这样的事经常碰到,像这样的错误,对产品质量又没有多么大的影响,若工长没看见,操作工就会悄悄地处理掉;若被工长看到了,多数情况下,对操作工一番教育,最多一罚了之。对比之下,日本人面对这种错误,处理的方法就大相径庭了,他们会把这种责任一查到底。错不要紧,但必须弄明白这事究竟错在哪。找出源头,才能彻底解决。
我终于明白了,这是一个理念问题,也就是我们跟日本人的经营理念有区别,我们处理的是表面,而日本人处理的是问题的根本。
关于职场的故事2小黄刚要端起饭碗吃饭,口袋的电话就响了,他一听是公司人事部长打来的,边说就边朝阳台走去。父亲见状侧耳静听,只听见他在说:“其他人不动,要动就把老疙瘩调回到业务二处去……”听到这,他父亲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最近公司为了挖掘各业务部门的潜力,展现其领导的才能,同意重新整合。其实大家都知道,这是为挑选公司副总经理作铺垫。
于是,业务处室的领导都在为自己的如意算盘拨动着珠子。
小黄是业务一处的处长,在公司无论是业务能力还是做人处事,都屈指可数,大家都说他是公司副总经理的最佳人选。可惟一能与其竞争的就是业务二处的处长了。为了这,他要求把老疙瘩调回到业务二处去。
吃完晚饭,父亲说:“咱俩下盘跳棋吧!”小黄以为父亲是给自己的女儿在说话,没有搭理。父亲又重新说了一遍:“咱爷俩下盘跳棋吧!”小黄这才意识到父亲是在叫他。他愣住了,父亲退休后在家没事常与孙女下棋玩,今天怎么想到要与他下?望着父亲的眼光,他笑着说:“你与我下,那肯定输!”
父亲无声地端出了棋盘。
说实话,下跳棋是平时小黄哄女儿玩的,还真没与父亲下过,见父亲那付志在必得的样子,小黄习惯地使出了自己的设障高招。
小黄几脚棋跳出去,确实赢在了父亲之前,让他有些被动,小黄心头不觉晾过一丝惬意。可没想到的是,接下来的几步棋,父亲的棋是大行其道长驱直入,小黄设下的障碍不仅没起到作用,反而让父亲给利用了,后来怎么也追不上。结果是父亲大赢,小黄摇摇头无话可说。
父亲一笑:“你想把老疙瘩推给二处?”这突如其来的问话,让小黄有些唐突。父亲又说:“你不是在给二处处长设障吧?”
小黄惊叹父亲的眼力。
父亲说:“不知你怎么会把老疙瘩看做是障碍?按我以前在你处当处长的经验,老疙瘩这人虽然难侍候,难指挥,老与领导作对,号称是茅缸的石头又臭又硬。可你发现没有,这人有这人的长处,你一旦顺着他的性子,他就是你的死党。”
父亲的话让小黄在想着什么。
“你在看看这盘棋。”父亲指着棋盘说:“当你在这里给我设置障碍的时候,你没想到,我从这边反跳过去,这一下,你可是给我搭了桥了!”
生姜还是老的辣,小黄有些脸红。
父亲打哈哈笑道:“习惯、都成习惯了!”
“习惯?”小黄不解地望着父亲。
“给他人设置障碍,那是我以前的习惯,没想到这个习惯也有遗传。”
小黄似乎明白父亲叫他下跳棋的原因了。
父亲感叹地说:“人啦!最大的障碍就是自己。有时在给他人设置障碍时,哪想到反倒给对方搭了桥。看来,这习惯是得改改了!”
小黄顿悟……
关于职场的故事3故事1:学会与别人合作
有一个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为学历最高的一个人。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正副所长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钓鱼。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这两个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
不一会儿,正所长放下钓竿,伸伸懒腰,蹭蹭蹭从水面上如飞地走到对面上厕所。博士眼睛睁得都快掉下来了。水上飘?不会吧?这可是一个池塘啊。正所长上完厕所回来的时候,同样也是蹭蹭蹭地从水上飘回来了。怎么回事?博士生又不好去问,自己是博士哪!
过一阵,副所长也站起来,走几步,蹭蹭蹭地飘过水面上厕所。这下子博士更是差点昏倒:不会吧,到了一个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
博士生也内急了。这个池塘两边有围墙,要到对面厕所非得绕十分钟的路,而回单位上又太远,怎么办?博士生也不愿意去问两位所长,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里跨:我就不信本科生能过的水面,我博士生不能过。
只听咚的一声,博士生栽到了水里。两位所长将他拉了出来,问他为什么要下水,他问:“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呢?
两所长相视一笑:”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正好在水面下。我们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所以可以踩着桩子过去。你怎么不问一声。
职场智囊:
学历代表过去,只有学习力才能代表将来。尊重经验的人,才能少走弯路。一个好的团队,也应该是学习型的团队。
故事2:你的心态
三个工人在建筑工地上砌墙。有人问他们在做什么。
第一个工人悻悻地说:“没看到吗?我在砌墙。”
第二个人认真地回答:“我在建大楼”。
第三个人快乐地回应:“我在建一座美丽的城市。”
十年以后,第一个工人还在砌墙,第二个工人成了建筑工地的管理者,第三个工人则成了这个城市的领导者。
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态度决定一切;用美好的心情感触生活!你手头的小工作其实正是大事业的开始,能否意识到这一点意味着你能否做成一项大事业。
职场智囊:
如果都像第一个人,愁苦地面对自己的工作,我想再好的工作也不会有什么成效;而同样平凡的工作,一样的看似简单重复,枯燥乏味,有人却能以快乐的心情面对,在平凡中感知不平凡,在简单中构筑自己的梦想,我想又有什么样的困难不可以克服呢?
故事3:贵在坚持
米琳大专结业后,前往南方某市求职,颠末一番努力,她和别的两个女孩被一家公司初步录用,尝试使用期为一个月,尝试使用合格,将被聘用。
在这一个月之内,米琳和那两个女孩都很努力,到了二十九 ……此处隐藏8025个字……。种下行动就会收获习惯;种下习惯便会收获性格;种下性格便会收获命运——习惯造就一个人。
3、不要轻易求人
把自己当别人——减少痛苦、平淡狂喜,把别人当自己——同情不幸,理解需要,把别人当别人——尊重独立性,不侵犯他人,把自己当自己——珍惜自己,快乐生活。能够认识别人是一种智慧,能够被别人认识是一种幸福,能够自己认识自己是圣者贤人。
4、不要强加于人
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人生三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人之初;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人到中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回归自然。
5、不要取笑别人
损害他人人格,快乐一时,伤害一生。生命的整体是相互依存的,世界上每一样东西都依赖其它另一样东西,学会感恩。感恩大自然的福佑,感恩父母的养育,感恩社会的安定,感恩食之香甜,感恩衣之温暖,感恩花草鱼虫,感恩苦难逆境。
6、不要乱发脾气
一伤身体,二伤感情,人与人在出生和去世中都是平等的——哭声中来,哭声中去。千万注意,自己恋恋不舍,而别人早就去意已决,人生应看三座山:井冈山、普陀山、八宝山,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事风平浪静;牢骚太多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关于职场的故事13我的人生哲学,符合老子的一句话——知其强,守其弱。
一直以来,我习惯了看着别人排在队伍前面,而我平静淡然,不动声色。生活对于我是平和的,没有争锋,也没有好胜。在单位,我是特别安静的人。不喜欢思考自己这句话是不是说得不好。那件事是不是做得不太妥当。更别说揣测领导心思,讨领导的欢心了。记得去年,单位集体旅游。大家都坐船,我和老总怕晕没上去。在湖边等待时,我吃西红柿,顺手也给老总一个。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他说,今天表现不错嘛。平日里,你可是最没有眼色的下属。
我呵呵地笑了。想起12岁的女儿也经常批评我,老妈,你太失败了。这么长时间也没混上一个官……
但在20xx年,我升职了。说是意外,不如说是迟钝更贴切些。升职前的一星期,老总和主管领导都对我说,要将另一部门的工作转移一部分,给我压担子。我心想,加就加呗,以我的能力完全可以胜任。虽然会比以前忙碌些,但单位又不是自己的家,可以赖着少干一些。于是,我淡然地点头,好,交给我吧。没有表决心,也没有说一句鼓舞人心的话。
那个周五,办公室通知开会。书记在大会上宣读了我的任命。再然后,我的工资涨了,电话费报销了。外地来了亲戚朋友,也可以叫上单位的车去接站了。
“为什么是我呢?那么多人想着升职,好像我最无意与人争锋吧。”会后,老总找我谈话时,我一如既往的无畏。没像同事那样,对老总毕恭毕敬,小心翼翼地说话。
他笑了:“你是唯一不怕我的员工。”我心想,何谈怕?我对待工作尽职尽责,永远将集体利益放在首位。我热爱学习,自信如果考核,我绝对名列前茅。退一万步说,如果我下岗了,我依靠写作一样谋生。更何况,我不会假装努力,我实实在在地尽职,问心无愧。
老总猜中了我的潜台词,顺势表扬了我:“你没有高远的目标,但你不习惯懈怠。你不喜欢冲锋陷阵,但你习惯了不断前行。你的人生准则隐藏在你的生活轨道里,虽然你不习惯登台表演。公司需要踏实肯干的人,需要摘下面具勤奋努力的人。”
哦,原来这就是我的闪光点。难怪我会意外升职,每朵花都有自己的颜色。它无关献媚,无关争夺。只要你足够努力,你也一样可以等到属于自己的花开。
关于职场的故事14去年暑假,有一个美国女孩戴安娜到我的公司实习,她的母亲是华盛顿大学的教授,是一个研究中国历史的专家。她请我到她家吃一天的饭。我在美国很少到别人家里去吃饭,更何况是吃一天的饭。想到要花整整一天的时间,就带了两本书去。
到了她家不久,有个人敲门,大概五十来岁,穿着工装,带着工具箱。女教授对我说:“是个木匠,来给我修橱柜的。”于是,我第一次看到上门的美国木匠,我对女主人说:“我的同行来了。”(我是卖别墅的。)
我在那里很寂寞,就开始观察他。他一边熟练地修着橱柜,一边跟我聊天。这个人很健谈,他说:“我最喜欢木工这个职业了,这个职业也给了我丰厚的收入。”我说:“我是卖别墅的,对质量要求非常高,对木工很有感情,所以,我很尊敬木工。”讲着讲着。他对我说:“春天和秋天的时候。我还有第二份工作,是个兼职。”我问他:“那你兼职干什么呢?”
“我是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签约摄影师。”
在世界摄影界,只要你是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签约摄影师,也就意味着你在摄影界有着崇高的地位。结果他一讲自己的名字,把我吓了一跳,我看过很多期的《国家地理》杂志,很多著名的非洲照片都是他拍的。
我赞叹道:“你是一个大艺术家。”他摇摇头说:“我是一个木工,拍这些照片,都是业余的。”我觉得这个人有点犟。他说:“在我们传统的美国人眼里,什么是自己的分内工作,什么是业余工作,我们是有着自己的标准的。我父亲也是个木工。我小时候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但爸爸并没有多管我,他总是跟我讲人要勤劳,你把一件事情做好了,你就能获得很好的收入。我牢牢记住了爸爸经常讲的这句话,后来,书读得不怎么样,只好跟着他学本事,学完之后,我就开始自己做木工活。”
在美国,木工收入是中上层的收入,年薪在5万美元以上。这个时候,他越做得多,报酬就越高,生活就变得越好。他说:“我喜欢玩,有了多余的钱,就到非洲去旅游。旅游不能不干事啊,我就照相,我照了相之后就寄给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编辑发现我照得蛮好,用了几期后,就和我签约了。现在,我业余的这份工作,一年又能挣个五六万美元。”在美国,每年十几万美元的收入算是很不错了。
这是什么?一个人成了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记者,他仍能心平气和地当做兼职,没有忘记自己的本职,这就是心态。古今中外、各行各业,都是需要这种心态的。
关于职场的故事15我刚进厂当车工时,见厂区空地上堆着一堆堆锻造好的工件。这些工件看起来已放了许久,因为它的周围长满了杂草。
这些锻好的工件为何不加工,放在那里任凭风吹日晒?我向车间的一位老师傅请教。
老师傅告诉我:这是为了消除锻件的内应力。锻件经过锤锻,就像揉面团一样,看起来揉好的面团一样大,但面团里面这里多揉了一点,那里少揉了一点,内部组织不均匀,紧密疏松不一致。如果刚锻完的工件立刻就拿到车床上加工,加工完的百分表、卡尺量,尺寸精度完全符合图纸要求,可是过不多久再量,尺寸精度却又不合格了。问题出在哪里呢?就出在锻件的内应力还没有完全消除,“抗着劲”,造成工件变形。
解决变形的办法就是别急着加工,把工件扔在那里,等它内应力完全消除了,内部的组织结构匀称了,疏松紧密一致了,再去加工,加工出来的工件尺寸就不会变化了。
对一些“内应力”较大的事,不要着急立即解决,而应该“冷处理”,放一下,让它们“消消气”,释放一下能量,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有时,慢一些比快一些更能恢复事物的本来面貌,更易抵达事物的“真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