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工作随笔

时间:2025-05-20 09:46:58
小学教育工作随笔13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别人写的随笔吧?随笔通常指一种散文体裁,随手笔录,抒情、叙事或评论不拘,篇幅短小。想看看大家都在写什么样的随笔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教育工作随笔,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教育工作随笔1

特困生补助,这项本是好事的事,现在对于学校和老师来说,却是件出力不讨好的事。更多的时候,让老师和学校夹在正义、良知与丑陋、无奈之中。就这么一件基层教育小小的事儿,却正在逐渐湮灭着教师的热情,湮灭着教师所能触及的最基本的真善美。特困生,本是个让人关爱的群体。最可怜无辜的,的确是需要帮助的孩子们。但我们面对的,绝不仅仅是孩子,还有孩子背后的家庭、家长、社会。无疑,“特困生”也只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一个小小缩影而已。当我们稍微审视一下造成“特困生”这个小群体的原因时,我们便会大为失望,乃至愤怒不已。

当下,最多的特困儿童,便是家庭离异造成的,好多孩子在家长不负责任的离异之后,变成了留守儿童,跟着爷爷奶奶过日子,而他们亲爸亲妈们多远走打工,过着远离责任、洒脱无拘的“现代生活”,或许,不知什么时候,他们又会偶合,生下孩子,继续造成离异、留守的悲剧。家庭观念的单薄、责任意识的消解、婚姻娱乐、人生娱乐,造成了越来越多的离异家庭、单亲家庭、留守家庭。当年迈的爷爷奶奶们搀着他们的孩子来学校申请“特困补助”的时候,你是可怜、同情,还是愤怒、责难?这些本都是年轻们家长们的错,他们的错误与不负责任,却要“特困”为他们买单,却要无辜又忙碌的教师们为他们操心,这是社会的怜悯吗?是社会真正的公平与正义吗?绝不是。

有个例子。我所在的村小,有位二年级的家长,年纪轻轻、吊儿郎当、无所事事,时常还偷鸡摸狗,被抓进去做了一段牢之后,依然不改,村里人骂、家里人恨。到特困生申报的时候,他家的条件也确实“差”,因为他是离异,家里父母亲又年纪大了,而班上其他孩子的家庭都还可以。老师面对这样的情况,也在犹豫,不给,就浪费一个名额;给了,绝对是助纣为虐。恨并不快乐着。去年,给这个孩子特困补助了,领钱的那天,那孩子的年轻力壮的父亲,开着一借来的车,疯子一样冲进校园,然后到老师面前零钱。可以想象,这些钱根本就没有用在孩子的身上,老师们看了都非常生气。面对上面摊派下来的任务,教师们能怎么办?还有不少家长,年纪轻轻,不出去挣钱养家,天天在家里好吃懒做、赌钱麻将,也厚着脸皮来学校申请补助,到处写“贫困证明”,你不给她补助名额,还和老师们吵架、闹事。试问,如果是你遇到了、是政府遇到了,会怎么办?与上雷同,这绝对是助纣为虐的'事。这样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家长简直到处都有。无奈的是,我们政府本做出的是好事,结果却只能适得其反,变成了桩桩坏事。大家肯定可以说,既然是这样的家长,学校为什么要给他?答曰:有分配好的名额,不是根据实际困难的情况,你不分掉名额就浪费掉了。而这所有,其实都和学校、和老师没有关系。

特困补助中,有一条标准就是“低保家庭”无条件给予。岂不知,现在低保家庭的水分也是特大,很多都是有关系、有能力的人才能办得上“低保”。诸如我所见到的一位年轻“低保”家长,虽然离异,生有三个小孩,但该家长不求上进,家里的老房子给政府冲掉了,手持近“百万”,还来学校申请“特困补助”,你给还是不给?只能无条件给,但谁都能感知,这绝对不是一件公平正义的事,至于那些“低保”是怎么来的,只有我们头顶的这片“天”知道。

当然,也有一些好的情况。有的老师把品学兼优、家境与别的同学比差一些的同学报了特困,但好多孩子坚决不要,因为他与他家庭的自尊让他拒绝“补助”,你说,这是一种好现象、还是一种坏现象?毫无疑问,好多人的第一反应便是,这孩子真痴!这就足以看出,我们社会的人心已经变了。大家追逐与向往的,恰恰是一些相反的、厚黑的、低俗卑劣的一些价值,淳朴、善良、高尚的一些东西还在逐渐被挤兑、被湮灭。更让人深思的是,如今这样的“特困补助”已经没有多少积极的意义,它在学校、在家长、在社会中起到的作用大多会变成消极的。这样的事情,对于正在学校的孩子们又是怎样的影响呢?

只是,我们这些可怜的教师们、班主任们,身处这种种善恶夹击与无奈的矛盾之中,也变得越来越不知所措,只愿风平浪静而顺利地把这些我们本不该完成的“任务”完成而已。不知不觉中,我们只是会被伤得更深。

小学教育工作随笔2

最近清晨迎接孩子时,总发现几个孩子是自己先到的教室,稍等一会,会发现家长跟在后面呼哧带喘,当然呼哧带喘的,总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这些上年纪的家长。小朋友们自己匆匆忙忙的往教室跑,嘴里还一边嘟囔“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快点行吗?”而家长们喘着气到教室后总会跟我们说:“孩子一出门就小跑起来,我跟在后面,撵不上,累的不行。”说完又一脸无奈地笑笑。

是啊,爸爸妈妈们工作忙,接送小朋友们的任务自然落在这些大家长们身上,由于年龄较大,步履蹒跚的爷爷奶奶们走起路来已经很吃力了,可手里还拿着孙子孙女的小书包,听到孙子孙女的声音,在人群里着急往前赶着。想到这些画面,不禁有些心酸。

每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诸多人的悉心照顾,给予孩子更多的爱是理所当然的。正是这种理所当然,孩子往往意识不到爱了,不会感恩,不懂得关心别人,成为家里的小皇帝。正像前两天在一个家长朋友圈里看到的,幼儿的四岁生日,蛋糕大餐礼物一应俱全,希望孩子成长的慢些,自己老的慢些。宠爱是必然的',但希望一定要教会孩子爱是相互的,被爱的同时,也要学会爱别人。

所以作为孩子的教师也应该反省自己,多注重教育方法,帮助家长端正对孩子的教养态度,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与家长形成一致的教养态度,让幼儿成为会爱的孩子。

小学教育工作随笔3

上周五,学校组织了趣味运动会,全体师生都参加了。在这场运动会中,我看到了许多张灿烂的笑脸。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笑脸为什么这样甜?那是因为阳光,所以灿烂;因为雨露,所以茁壮;因为有这样的老师,所以学生这样的幸福,所以学生的笑脸这样的灿烂;因为有这样的学生,所以老师的工作这样的充实,所以老师的付出这样的值得。近几周,学校的工作非常繁忙,尽管上级的各种教学活动纷沓而至,但是学生的活动我们没有放弃。这不,趣味运动会我们就用了3天的时间进行筹备,如期举行:本次趣味运动会的主旨就是让师生放松,让身心愉悦,我们的这个目标达到了。

看,热情洋溢的开场舞,充满了青春与活力,那是我们啦啦操社团的一个展示,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一串串刚劲整齐的动作,美呆了!看,广播操展示区域中,班主任老师关注的目光,一动不动,之后是舒展开的张张笑脸,与预期一样成功!看,拔河场上,一声声声嘶力竭的呐喊加油声,让人震撼,一二,加油,激动人心,随着哨声响起,比赛结束了,胜利的一方大声欢呼,合影留念,失败的一方虽败也荣,总结经验,争取下次胜利,也有 ……此处隐藏3897个字……着聊着他说到一件事,着实让我感动。

他说那天他去厕所,正好碰到一个孩子拉了一裤子,他看到了这种情况,二话不说一直把他擦干净,最后还说:“我不嫌脏,下次遇到这事我还是会去做的。”

我又想到了我曾经遇到的另一个门卫师傅,有一天晚上7点多了吧,我去找他,说:“赵师傅,这是明天考试的铃声,您手动打一下吧。”

师傅接到考试时刻表后,立即进屋了。只见他先检查电铃的接头是不是都接好了,接着又拉了一次铃,校园里响起铃声他才放心:“嗯,没事,这我就放心了!”

两个门卫师傅,他们的`举动都是那么让人敬佩,他们的那种责任心确实值得我们每个年轻人去学习。

试想一下,你有做什么事前都做好充分准备了吗?比如,我们要讲公开课,课前的桌子摆放、课件安装……你是不是都有提前准备的习惯?见过很多老师都是课前慌慌张张才去做这些事情,(当然,需要临时调整桌子的除外),在讲课前又出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

所以,我们向赵师傅学习,学习他“不打无准备之仗”的做法,相信一切会更好。

试想一下,你遇到了刘师傅所说的情况你会怎么做呢?也许你向他一样,那太好了,如果你一捏鼻子拂袖而去,那就需要反思一下了。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而我们老师就需要成为“神”的人。

所以,学习身边的榜样,让他们身上传递的正能量影响你我,让我们把工作做得更好!

小学教育工作随笔11

当前小组合作学习的困惑作为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在诵堂上普遍采用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教师已经习惯地把这种形式引人课堂。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教师一宜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喇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峭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戮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礴、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同时还讲了许多与课题无关的内容。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锣,。小组学习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学生方面有三个:一是有的小组只有组长或学习好的学生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其余同学充当观众,有的小组大家争着发言,缺少交流。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只是相当于走了个形式,有时候需要概括时,学习好的学生也说不到位,大家都在浪费时间。二是学生不能准确把握讨论中心和讨论进度,讨论有困难或偏离主题的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引导。三是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小组学习还是交流与展示为主,与同学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薄弱。

小学教育工作随笔12

爱迪生在学校,不是个好学生,总是爱提怪问题;莫言在学校中也不是个好学生,仅仅五年的小学生活,他也不乐意,只有在语文课上,他才能找到点感觉;但爱迪生是大家公认的大发明家,莫言也成功了,某年的星光大道年度总冠军的农民刘大成……与他们有相仿经历的人也有许多,只不过有的人的`成功是举世罕见,有的人的成功是也许对别人是微不足道的,种种事例表明,他们的成功是由于他们找到了适宜的环境,他们的个性才得以更好的发展,才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功。

教育教学中,我们无时不在加班加点中,“点亮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苦苦地追寻着教人成功的秘诀,但以上的事例却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我们究竟应当给学生什么?

自由,尽可能地给孩子以自由,让他们在兴趣的陪伴下,快乐成长。也许这也是优秀人才成功的环境因素。正如某人所说的,莫言的成功是高密的文化促成的,想想也不无道理。

一个教师,如果给予学生的不能太多,但起码的自由总是可以的吧,我们不应当要求学生千人一面,而应当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充当应当“扶上马,送一程”的角色,使得学生在个性自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小学教育工作随笔13

作为老师,我们都知道要提高全班学生的学习成绩,除了要保证优秀生的学习成绩外,提高中下生的成绩也非常重要,尤其是学困生的成绩,所以在平常的教学中,我非常注重转变学困生,来提高全班的成绩,下面我来谈一下我的做法和想法。

很多成绩差的学生并非智力低,而是贪玩、懒惰、上课不专心听讲,还有的学生由于家庭原因,父母从不过问孩子的学习,孩子的自觉性差,不完成作业,导致基础差,学习跟不上。针对各种情况,我采取以下措施:

一、善于捕捉闪光点,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心

学困生一般自信心不足,所以我在课堂上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我在课堂上经常对他们说,你们在我眼里都是最聪明的,都是有潜力的。这样师生之间的距离一下子被拉近了。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一方面我经常鼓励学困生多开口回答问题,刚开始时,他们可能会怕自己说错被别人嘲笑,所以我就在他们耳边轻声说:“没关系,只要你说出来,就成功了。”同时微笑着看着这个学生,而且不管对错,我都给予表扬。慢慢地,参与的学生多了,许多学困生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上英语课积极多了。另一方面,在课堂中我善于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因为每一个人都渴望成就,都希望自己的能力得到发挥,而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老师的表扬,获得老师的认可,这就需要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犯错,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学生进行多奖励,老师应该急于对学生的优点加以称赞,迟于找错。就拿我以前所教过的一个学生来说吧,他的名字叫颜智峰,他是从一所比较差的私立学校转学到我们学校的,他的各科成绩都很低,在学习上缺乏上进心,经常在课堂上乱发言,冲动易怒,常欺负别的同学,每天都不完成作业,对于老师的教育也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老师们都很头痛。但是作为他的'英语老师,我并没有放弃他,而是多方教育他,及时捕捉他的闪光之处。有一次全校学生搞清洁卫生,很多学生看到搞得差不多了就走了,只有他一个不怕苦继续在搞卫生;还有一次单元测验中,有一道难题全班只有他一个做对,我就抓住这两次机会在班上表扬了他一番,我观察到他的表扬由沮丧到惊讶再到振奋,我知道我的表扬起到了成效。慢慢地,这个学生树立了自信心,获得了成就感,逐渐改变了,脾气改好了很多,慢慢在我的暗示与引导下,变得喜欢思考问题,成绩也慢慢提高了。我经常觉得“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要在学生身上倾注爱心,更加要对学困生倾注更多的爱心与耐心,才能与学生进行交流,才能使学困生真正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心,学困生才会有所进步。

二、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爱学习最大的一个源动力,只有兴趣才能紧紧抓住孩子们的心,怎样来抓住孩子的心呢?在课堂上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了许多方法,例如利用多种手段或媒体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时而唱歌,时而做游戏,时而课本对话表演,有时根据孩子们好胜心强的特点我会在课堂上进行课文朗读比赛以及各种小组活动竞赛等等,使英语课生动、有趣。我认为在英语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是应该激起学生的参与意识,活跃课堂气氛,寓知识于娱乐中,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如每节课开始时先让学生唱歌,做做热身操,把学生的思绪一下子指挥若到课堂上来,在讲解某些语言难点时,我会用比较夸张的卡通式人物动作表现出来,让学生记忆深刻,使孩子们上英语课感到有趣味。

《小学教育工作随笔1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